世界气象组织:2015-2019很可能是史上最热五年

世界气象组织周五(28日)发表声明说,在刚过去的四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这种全球变暖趋势在2019年延续,没有减弱迹象。今年前五个月的气温是有记录以来同期气温的第三高。今年5月的南极海冰面积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值,而北极海冰面积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小值。

世界气象组织还指,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仍在不断升高,二氧化碳能够在空气和海洋中存在数百年之久,持续导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

新华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说,地球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是在300万至500万年前,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出2至3摄氏度,海平面也比现在高出10米至20米。

欧洲正经历今年第一次热浪,许多地方白天和夜间气温都创下6月同期纪录。法国南部许多地区近期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法国气象部门在多个地区发出级别最高的红色警报;西班牙北部多地也高达40摄氏度并触发红色警报,同时由于加泰罗尼亚野火肆虐,野火风险极高;在德国,51个观测站录下6月温度新纪录,而瑞士超过一半的观测站26日也测量到新的6月温度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说,此次欧洲遭受的热浪属于今年早些时候在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及中东部分地区发生的极端高温事件的延续,预计今年夏天北半球会出现更多热浪。

据世界气象组织估计,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遭热浪侵袭的人数增加了1.26亿。而城市化让问题加剧,由此造成的健康风险包括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塔拉斯说,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气候紧急状态”这个词,这已不仅仅是气候问题。

Source: Zaobao

李总理:协力治理海洋垃圾 新加坡欢迎亚细安采纳《曼谷宣言》

地球暖化现象影响全球的永续发展,亚细安国家的一些城市也同时面对跨境环境污染问题,这些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对抗的挑战,需要亚细安各国协力合作,集思广益确保东南亚持续成为宜居且充满活力的区域。

到泰国曼谷出席第34届亚细安峰会的李显龙总理,昨天下午在全体大会上致词时透露,新加坡欢迎亚细安采纳关于海洋垃圾治理的《曼谷宣言》,以共同应对在亚细安地区出现的海洋垃圾污染严峻形势。

根据法新社取得的草案内容,亚细安10国领导人预料在峰会结束前签署的《曼谷宣言》中承诺“预防和削减海洋垃圾”,这将是东南亚区域合作组织就打击海洋垃圾达成的历来第一份协议。

李总理指出,新加坡是缺乏天然资源、幅员不大的低洼岛国,无可避免受到气候变迁的不定因素影响,尤其是海平面上涨和强烈暴雨引发的淹水,其他挑战还包括亚细安各国主要滨海城市也面对的烟霾污染和海洋垃圾问题。

“世界四大最严重的海洋塑料污染就位于东南亚,海洋污染不只是对公共卫生和粮食供应构成威胁,也对该地区的旅游业造成冲击。在新加坡,海洋垃圾不时被冲上岸边,如果我们不控制污染问题,东南亚地区许多美丽海岸线也将面临污染风险。”

海洋保护协会(Ocean Conservancy)的2017年报告显示,每年共发现约800万公吨的海洋塑料垃圾,而当中超过一半是印尼、中国、菲律宾、越南和泰国丢弃的。

本届峰会定下的主题是“为可持续发展推进伙伴合作”(Advancing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ility),李总理说,可持续发展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素质的改善,新加坡认真看待其重要性,也强烈支持在亚细安层面上以集体力量因应跨境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

他同时指出,垃圾管理是更广泛的问题,亚细安必须减少垃圾制造量以降低对生活环境构成的不利后果。李总理向与会的亚细安十国领袖介绍说,新加坡目前通过焚化方式处理大部分不能再循环的垃圾,并将无法焚烧的部分送去实马高岛填土,但填土需要空间,新加坡是弹丸小国,无法不断腾出面积填埋垃圾。

李总理说,长期而言,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更高远的目标,减少消耗物质、以重用和再循环赋予用后物品第二生命,致力成为‘零垃圾’国家”。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较早前已宣布国家环境局将在今年推出“零垃圾总蓝图”,并会征询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李总理也乐见新加坡去年主办的气候行动亚细安部长级特别会议,成功扮演带动这个区域就环境问题采取的应对行动。

他指出,新加坡支持通过具体行动共享信息和加强能力建设以应对需求,“例如设在新加坡的亚细安气象中心便与亚细安成员国合作强化各方快速侦察林火的能力,包括分享关于气候模式和天气预报的信息,以及如何减缓相关风险。”

为进一步推进气候环境这个重要课题的对话,我国暂定今年8月主办第二届的气候变化亚细安合作伙伴会议(ASEAN Climate Change Partnership Conference)。

李总理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寻求解决方案并不容易,“我们需要采取整体全面的做法,而单凭一个国家往往难以办到,我们必须合作确保东南亚在未来的多年内依然是宜居且充满活力的区域。”

泰国首相巴育也在全体大会开场的简短致词中指出,大会旨在商讨加强亚细安共同体的建设,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最终目标是为6亿4000万的亚细安人口谋求福祉。

“亚细安人民如今面对前所未的变化和无数挑战,包括气候变迁、贸易竞争、发展差距,以及经济和社会转型……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在安全、经济和社会增长各个层面为亚细安争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Source: Zaobao

研究:微塑料已渗透饮食 人类每周摄入量如一张信用卡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前发布的文告,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近期展开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每人平均一周会摄入约五克重的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以此估算,人们每年平均会摄入约10万片(250克重)的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主要源自一般塑料降解(degradation)以及释放到大自然中的小颗粒塑料。目前尚未完全了解这些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前发布的文告,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近期展开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每人平均一周会摄入约五克重的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以此估算,人们每年平均会摄入约10万片(250克重)的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主要源自一般塑料降解(degradation)以及释放到大自然中的小颗粒塑料。目前尚未完全了解这些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

基金会指出,摄入塑料只不过是塑料污染危机的一小部分。塑料污染对野生生态造成重大威胁,不仅会有动物卷入渔网,还会损坏海滩和红树林,也会影响经济,包括渔业和水产养殖业。

不过基金会认为,各国政府没有针对塑料流入环境和食物链采取足够和适当的措施,要改善塑料污染情况,政府必须扮演重要角色。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朗贝迪尼(Marco Lambertini)促请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采取行动,并制定国际条约和目标,才能有效对抗塑料污染危机。

基金会近期展开运动,提高公众对微塑料的意识,同时鼓励大家承诺采取行动改善塑料污染问题。

公众可上网(https://yourplasticdiet.org/)回答一系列问题,包括多久一次喝水、食用贝壳类海鲜等饮食习惯,了解自己每周摄入的微塑料量。

网站至今已累积超过60万人承诺支持,基金会盼能号召更多人,通过请愿书推动各国政府和机构制定全球条约。

Source: Zaobao

收费无助减少滥用塑料袋 英超市改提供纸袋应对

英国第四大连锁超市宣布,下周起逐步于威尔士、英格兰及苏格兰各分店提供纸质购物袋,是英国首家提供纸袋的连锁超市。

英国近年开始收取塑料袋费用,但未能遏止滥用塑料袋情况,造成大量塑料垃圾。莫里森超市(Morrisons)自2015年开始,对每个一次性使用塑料袋征收5便士(约0.10新元),其后推出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每个收取20便士,但未能显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因此,该集团决定推出可循环再用的纸袋,每个同样收取20便士,于1月开始在八间分店试行,反应理想,不少顾客都乐意采用纸袋。

莫里斯超市表示,改用纸袋可每年减少1300吨塑料垃圾,预料此举可促使英国其他超市减少提供塑料袋。

The UK’s fourth-biggest grocer will roll out the paper bags in Wales next week, followed by England and Scotland.

It said the scheme will take 1,300 tonnes of plastic out of the environment each year.

But question marks hang over whether paper bags ar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an plastic ones.

Morrisons has been trialling selling paper bags alongside plastic reusable carrier bags in eight Welsh stores.

It will start selling both types for 20p, having phased out 5p carrier bags in the past year in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The supermarket chain does not have any stores in Northern Ireland.

Morrisons marketing director Andy Atkinson said: “We are taking another meaningful step that will remove an estimated 1,300 tonnes of plastic out of the environment each year.

“Our customers have told us that reducing plastic is their number one environmental concern so introducing the paper bag across the nation will provide another way of reducing the plastic in their lives.”

Source: BBC / Zaobao

本地研究:本世纪前 海平面升高波及产米区将影响我国白米供应

本地研究人员预计海平面将在本世纪前升高约一公尺,东南亚主要产米区——湄公河三角洲将首当其冲,意味着我国白米来源也将受影响。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昨天出席美国金佰利公司的太阳能板启动仪式,并在研讨会上透露,经过超级电脑计算了一年后,当局预测海平面在本世纪前会上升约一公尺,到时会出现的情况包括亚细安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升高四至六个摄氏度。他直言:“气温升高四至六个摄氏度和升高的海平面,对食物供应是一大灾难。”

马善高指出,海平面升高,除了会波及湄公河三角洲,也将让新加坡陷入“严峻形势”,因为这足以构成“完美风暴”,即海平面升高一公尺、涨潮高达一公尺,若再加上一公尺的淹水,水位将升高三公尺。他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樟宜第五搭客大厦建得高于海平面五公尺处,大士海港也高于海平面5.5公尺。”

应对气候变化应未雨绸缪

马善高说:“不管你是否相信气候变化会发生,还是应该未雨绸缪。”他补充,应对气候变化需数十亿元投资,提早开始行动才能在每年平摊费用。

在协助亚细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马善高指出,我国去年推出的“气候行动配套”,协助提升亚细安国家的应对能力,也邀请亚细安代表到新加坡观摩我国的运作方式和政策。

生产婴儿纸尿片、纸巾和厨房用纸等产品的金佰利公司,昨天正式启用在屋顶设置的7730个太阳能板,足以应付工厂15%的总耗电量,每年减少1600公吨碳排放量,相等于路上少了近350辆汽车。

设于大士的金佰利公司工厂为亚太区消费者供应婴儿纸尿片、婴儿湿纸巾等产品。公司的太阳能板一年可生产3.5千兆瓦时的洁净能源,相等于1000个三房式组屋单位一年的用电量。

星生能源负责安装在金佰利公司的太阳能板。公司董事兼创办人潘凌峰指出,除了屋顶,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其他可利用的空间如建筑外墙装置太阳能板。他补充,公司正在研发能双面发电的太阳能板,有望制成太阳能篱笆或栅栏。

潘凌峰对我国在2020年达到350兆瓦太阳能供电的目标有信心。他说:“发电是其中一环,它与储存能源设备是相辅相成的,这才能解决太阳能板产电不稳定的问题。”

金佰利亚太区总裁阿查尔·阿加瓦尔(Achal Agarwal)透露,公司将持续关注科技发展,例如太阳能外墙或栅栏等产品,未来也会继续往可持续方向迈进。

Source: Zaobao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突破415ppm 人类史上首见

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上周六(11日)上午,探测到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5.26ppm,是该数据首次突破415ppm。

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上次达到如此高水平是在300多万年前,当时全球海平面比现在高数公尺,南极洲部分地区则覆盖着森林。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卢赫特说:“这显示,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没有处于正轨,有关数据一直在上升,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居高不下,这将使得地球本身的自然降温系统无法发挥作用,进而造成地球表面的热气徘徊不去,全球气温因此一再升高,这可能带来毁灭性冲击。

Source: Zaobao

塑料袋从诞生到禁止简史

一次性塑料袋是如何炼成的?又如何被禁止?
How did this happen?

1933年——英国诺斯威奇的一家化工厂无意中研制出最常用的塑料——聚乙烯。尽管此前聚乙烯被小规模生产,但这是第一次合成了工业上实用的化合物材料,并在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英国军方秘密使用。
1933 – Polyethylen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lastic, is created by accident at a chemical plant in Northwich, England. While polyethylene had been created in small batches before, this was the first synthesis of the material that was industrially practical, and it was initially used in secret by the British military during World War II.

Photo by Wikipedia

1965年——一体式聚乙烯购物袋由瑞典Celloplast公司申请了专利。这款由工程师斯滕·古斯塔夫·图林(Sten Gustaf Thulin)设计的塑料袋很快在欧洲取代了布袋和纸袋。
1965 – The one-piece polyethylene shopping bag is patented by the Swedish company Celloplast. Designed by engineer Sten Gustaf Thulin, the plastic bag quickly begins to replace cloth and plastic in Europe.

Photo by Flickr

1979年——已成功占据80%袋装市场的塑料袋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被广泛引入美国。生产塑料袋的公司开始大力推销他们的产品,鼓吹塑料袋优于纸袋以及可重复使用包装袋的种种好处。
1979 – Already controlling 80% of the bag market in Europe, plastic bags go abroad and are widely introduced to the United States. Plastic companies begin to aggressively market their product as superior to paper and reusable bags.

Photo by Creative Commons

1982年——美国两家连锁超市巨头喜互惠(Safeway)和克罗格(Kroger)转而使用塑料袋。越来越多的商店纷纷效仿,之后短短10年内,塑料袋几乎完全替代了纸袋,雄霸世界。
1982 – Safeway and Kroger, two of the biggest supermarket chains in the United States, switch to plastic bags. More stores follow suit and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plastic bags will have almost replaced paper around the world.

Photo by visualhunt

1997年——航海家兼研究人员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发现了太平洋垃圾带。海洋环流会使大量的塑料垃圾聚集,而这一垃圾带是世界上五大海洋塑料聚集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塑料袋因造成大量海龟丧生而臭名昭著,它们被海龟当做水母而误食,从而使其窒息而亡。
1997 – Sailor and researcher Charles Moore discovers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the largest of several gyres in the world’s oceans where immense amounts of plastic waste have accumulated, threatening marine life. Plastic bags are notorious for killing sea turtles, which mistakenly think they are jellyfish and eat them.

Photo by Creative Commons

2002年——孟加拉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塑料袋禁令的国家,因为在灾难性洪灾中,塑料袋是排水系统堵塞的首要原因。其他国家随后纷纷加入”禁塑”行列。
2002 – Bangladesh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mplement a ban on thin plastic bags, after it was found they played a key role in clogging drainage systems during disastrous flooding. Other countries begin to follow suit.

Photo by Reuters

2011年——全世界每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
2011 – Worldwide one million plastic bags are consumed every minute.

Photo by Reuters

2017年——肯尼亚实施最严“禁塑令”,如此一来,全球已累计20多个国家通过实施“限塑令”或“禁塑令”来规范塑料袋的使用。
2017 – Kenya bans plastic bags, making it one the most recent of the more than two dozen countries that have sought to reduce plastic bag use through fees or bans.

Photo by visualhunt

2018年——“塑战速决”被选为世界环境日主题,今年由印度主办。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政府纷纷表示支持,陆续表达了致力于解决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的决心和承诺。
#塑战速决#是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18 – #BeatPlasticPollution is chosen as the theme of World Environment Day, hosted this year by India.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continue to announce new pledges to tackle plastic waste.

Source: UN World Environment Day

专访气候专家霍顿教授 海平面上升新加坡危机上升

像班雅明·霍顿教授一样专门研究海平面上升的研究员,在本地少之又少,但这情况可能很快会改变。政府近年开始正视气候变化课题,把海平面上升定义为威胁到新加坡生存的大问题,同时加大这方面的资助。

霍顿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要认识海平面上升的严重性,就要确保大家对其“成本”有点概念;他提醒,土地在可计算价值之外,还承载着更多含义。究竟新加坡被淹没的灾难场景可能发生吗?须要多少代价才能避免?

有关亚特兰蒂斯(Atlantis)这座文明古城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里。故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一夜间让亚特兰蒂斯这座岛屿完全没入海底,消失无踪。至今仍有不少探险队积极寻找其痕迹,要证明神秘的古城曾经存在。

本地气候专家班雅明·霍顿教授(Benjamin Horton,48岁)说,他与其他科学家当前的工作,是要避免新加坡成为下一个亚特兰蒂斯。

谈到海平面上升,新闻报道总引述数据,指新加坡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拔15公尺,三成地区不到海拔5公尺,但却不是每个人完全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霍顿认为,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新加坡是四面环海的低洼岛屿,一旦海面上升,岛国近三分之一的地区可能淹水,若岛国淹没,人们将无法逃往高处。

对霍顿来说,大水把一片大陆淹没绝对可能发生。他也认为,纵观所有因气候暖化而可能影响新加坡的问题,海平面上升是目前最大威胁。

他说:“三分之一很大,不是开玩笑的……我们要思考的是:新加坡会像传说中那个被淹没的亚特兰蒂斯吗?它短暂地享受过阳光,然后消失。新加坡人有可能成为气候难民吗?”

像霍顿一样专门研究海平面上升问题的研究员,在本地少之又少,但这情况可能很快会改变。政府目前已表达加大相关方面资助的意愿,财政部长王瑞杰在发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声明时,也首次重点提到海平面上升与下来必须投资的沿海防卫建设。国会辩论政府部门开支预算时,则宣布隶属新加坡气象署的气候研究中心,今年将展开全国海平面计划。

18个月前移居新加坡的霍顿受访时笑说,新加坡聘请他过来做研究,意味着新加坡已有所行动。他所属的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地球与观测研究所(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过去两年聘请了三个相关领域的研究员。研究所已从最初的地震研究,开始导向海平面相关研究。

他们的目标是组织一个拥有海平面上升第一手知识的本地团队,助新加坡寻找新方案。

为何必须未淹先买单

霍顿生于英国,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14年,目前是地球与观测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也是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报告编审与评估工作的研究员。

政府近年开始正视气候变化课题,领导人把海平面上升定义为威胁到新加坡生存的大问题,霍顿认为这都是积极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愿意果断地站出来,直接告诉人民气候暖化与海平面上升是严重问题,也让这位长期生活在北美的气候专家觉得“简直耳目一新”。

他说:“在我过去生活的地方,许多人仍在辩论气候变化问题是否存在,讨论高度政治化。但冰川溶解时,才不管你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霍顿这次接受《联合早报》的专访,除了解释海平面上升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为保护海岸线,现在就付起这一大笔账单?

目前不同的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为海平面上升问题,筹备不同项目,但官方并没有一组统一数据,预测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未来开销到底有多大,应有何经济考量。目前只有研究报告估计,2100年之前,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的地段,价值将高达27亿元。

霍顿指出,要让人认识海平面上升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当然要确保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成本”有点概念,而这也是上述报告能做到的。然而,他指出,这些数据始终无法反映一个地段的“真正价值”,尤其在寸土如金的新加坡,简单的成本效益计算并不足够,每一块土地的价值也超越土地上可看见的房屋与基础建设。

霍顿解释说,更何况土地一旦被淹没,很难再浮出水面,这是目前技术上不可能做到的。在英国这个岛屿国家长大,让他对土地有更深刻概念。

他说:“大不列颠经历过无数次侵略,我们都成功守住土地,因此你能想象如今我们看到海平面上升侵蚀掉一块块地时的沉重心情吗?

“我想说的是,土地除了有可计算的价值之外,还承载着更多含义。”

问题已来到跟前

有三个年幼孩子的霍顿在面对气候暖化与海平面上升问题时,父亲的身份让他更有忧患意识。他认为如今政策制定者会更严肃看待这些课题,也因问题已来到跟前,即便不看预测,澳大利亚热浪、北美极地旋涡(polar vortex)等极端天气,都是大家看得到或感受得到的。

此外,海平面上升幅度下来会多快,存在太多不确定性。霍顿指出,任何政府都想避开不确定因素,自然觉得“什么都不做,风险太大了”。他说,1990年代的旧数据与预测现在都不适用了,单是南极冰川加速融化,断裂的巨冰面积就等同两个新加坡,政策制定者当然不能漠视。

根据目前的预测,如果无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了2200年,新加坡海平面每年将平均上升8公尺。霍顿说,2200年对很多人来说听起来遥远,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期限”,因为有报告显示,如果要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海平面的上升率,实际上只剩12年了。

“我们现在就须行动。时间非常紧迫。”

海平面上升如何影响新加坡

问题①:全球海平面上升有多快?

全球海平面正在加速上升。如果从地质的角度去追溯历史,一直到工业革命时期,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都还算平稳,但到了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末,海平面上升速度已达每年1毫米;到了20世纪,则是每年2至3毫米。

海平面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体积因素,即水温上升,水的体积变大。自20世纪左右,全球海面水温就一直上升。第二是量的因素,即冰川溶解,大海水量增加。
之前海平面上升主要是体积问题促成,现在进入21世纪,量的问题更严重了。地球上有两大冰盖,一个在南极,一个在格陵兰,只要一小部分的冰盖融化,就会加快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②:我们如今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已有所掌握,但似乎还不太能准确地说这对新加坡会有何影响?本地气候科学家在掌握信息方面,面对很大的挑战吗?

我们在讨论海平面上升时,确实经常只引述全球平均数值。但对需要掌握问题的政策制定者来说,他更关心的是地方和区域的数据,而这是我们目前掌握不到的,是我们的局限。

首先,大家必须了解,海平面的上升在各地是不均匀的,而科学家最终需要知道的,是海平面不同幅度的上升如何具体影响沿海地段。海平面上升的问题终究必须和海岸线的变化挂钩,它影响的就是海岸线。但和很多其他地方相比,我们持有的相关观测数据远远不足。

例如,轨道卫星传达的信息只限于海洋,它无法告诉我们沿海土地的情况。要掌握这方面的信息,就需要可记录潮汐观测数据的测潮仪。但在新加坡,我们只有自1970年代的相关记录,四五十年的数据不足以让我们做准确的预测。

如果在北美,完全不用担心数据不足,像波士顿自1950年代就有可做测量的潮闸;在欧洲西北部,也有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潮闸。相比之下,东南亚只有一个潮闸是可追溯到至少50年前,但因位处菲律宾,那里的海板块移动很厉害,这个潮闸的记录因此不能当参考。

所以对南半球赤道国家和北极圈来说,海平面上升的信息是不足的。我们和其他地方一直存在知识差距问题,这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问题③:冰川融化可能导致地球引力场发生变化。目前有本地研究显示,这让新加坡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变得更严重。2012年一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展开的研究显示,1993年至2009年间,新加坡附近海平面上升速度平均比全球高一倍,达每年4.6毫米。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组数据?

这些研究的依据都是我们目前能掌握的观测数据。1993年至2009年之间也许太短,这组数据的意义是具争议性的。尤其这期间有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那是有史以来赤道附近最强烈的厄尔尼诺—南方震荡现象(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之一,估计会影响研究结果。厄尔尼诺现象是自然变异,与气候变化无关。

但面对观测资料不足,我们能做的也不多。当然再等二三十年,测潮仪的资料就可助我们做更准确的推测,但时间不多了,因此我们只好透过观察其他自然界的变化,让推测更准确。例如,在地球与观测研究所,我之前就试过研究珊瑚的形状,以此了解海平面的变化。

问题④:虽然目前观测数据有限,在你所知范围内,对新加坡来说,未来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会如何?真的会发生整个岛屿被淹没的灾难性场景吗?

我们在谈论的是一种可能性,这当中涉及判断。根据预测,到了2200年,也就是180年后,如果能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低范围内,海平面平均每年会上升1公尺。这听起来没什么好担心,我们目前的工程技术足以应对。

不过,如果无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了2200年,海平面每年则平均上升8公尺。这是1公尺与8公尺之间的抉择。对我来说,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必须减低排放量。海平面若每年上升8公尺,岛国肯定被淹没。

2200年对很多人来说听起来太遥远,但时间表方面,另一层考量是:要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就得现在行动。有一份报告指出,要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效果,只剩12年了。

问题⑤:你之前参加淡马锡生态繁荣论坛时说过,如果再不加以控制碳排放量,现有的工程方案将不足以应对海平面的上升。这代表我们必须开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吗?

是的,如果是上升8公尺,现有技术完全不够。那就须制定一整套全新的地质工程方案来拯救新加坡。这等同于等待比特币的发明,是很大的未知。

因此各领域的企业领导,必须力挺政府推出的减排措施,放眼未来。新加坡有能力做得更多,如果东南亚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需要一个领导,新加坡为什么不扮演这个角色呢?

Source: Zaobao

调查:多数公众认为减少垃圾靠改变个人习惯

89%的人认为应该鼓励公众自备环保袋和容器,以减少包装垃圾。环境及水源部的网上调查结果可见,多数公众都同意,要减少垃圾,改变个人习惯是重要的。

环境及水源部把今年定为“迈向零废弃年”,致力于对抗包装、食物和电子废物这三个垃圾源头,并计划在今年内出台首个零废弃总蓝图。约1300名公众在上个月7日至31日间上网给予反馈,参与零废弃总蓝图最后阶段的咨询。

要减少包括塑料在内的包装垃圾:89%人认为应该鼓励公众自备环保袋和容器等;70%则支持尽可能重复使用产品包装。

食物垃圾:73%觉得应更方便人们捐出未过期食品;72%认为可鼓励餐馆售卖小份餐点。

电子垃圾:86%觉得可提供更便利的再循环渠道;71%支持捐出或售卖旧电器。

至于如何提高住家的再循环率,71%认为蓝色再循环桶和垃圾槽上,应附上更详细的自循环指示。

Source: Zaobao

Singapore’s yearly waste weighs the same as 530,000 double-decker buses, and that’s not sustainable: Masagos

Singapore generated 7.7 million tonnes of waste last year, equivalent to the weight of 530,000 double-decker buses. It is an amount that is not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run, said Ministe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Masagos Zulkifli.

In addition to reducing waste and moving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dopting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in the way Singapore use its resources is key, he added.

“Our vision is to turn our trash into treasure and reuse and recycle our resources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said Mr Masagos, during his address on Saturday (April 13) at the public screening of Closing The Loop, a documentary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 an economic system that aims to minimise and transform waste into resources.

He stressed that the amount of waste disposed of in Singapore has jumped seven times over the last 40 years and that Semakau landfill is projected to run out of space by 2035.

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45 million Closing the Waste Loop R&D initiative launched in 2017, which funds projects that adopt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es, is one solution, he added.

But,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more can be done in homes to close the waste loop. He cited composting, a process that converts food waste into a nutrient-rich material that can be used to fertilise edible plants and veggies, as an example.

“If enough of us do this, we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rubbish trucks needed to transport our rubbish to the incinerator. This will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help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n short, there are immense possibilities to make a difference,” said Mr Masagos.

Organised by Keppel Group in support of Earth Day 2019, the public screening of the full-length documentary saw over 1,000 people turning up at the Eco Lake Lawn in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on Saturday.

The award-winning documentary highlights exampl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n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process improvements and labour solutions to reduce waste and pollution using circular economy solutions.

Keppel Land’s chief executive Mr Tan Swee Yiow, who was present at the screening, said: “A circular economy is beneficial, as it places less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has designated 2019 as Singapore’s Year Towards Zero Waste, and this screening is timely, in support of efforts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conserve resources.”

Source: Straits Times

坦桑尼亚将全面禁止塑料袋使用

非洲国家坦桑尼亚计划在今年7月前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所有一次性塑料袋,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尽一份力。

路透社报道,坦桑尼亚是逐步淘汰一次性非生物降解塑料的最新国家之一,塑料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环境挑战之一。

坦桑尼亚将加入其他60多个国家,部分禁止一次性塑料袋,或对这类塑料袋征税,这些国家包括中国、法国、肯尼亚、卢旺达和意大利等。

2017年8月,邻国肯尼亚推出了世界上最严厉的塑料袋禁令之一。该国要求判处使用塑料袋的违例者四年监禁或罚款4万美元(5万4200元新元)。

据联合国估计,全球生产的90亿吨塑料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

Tanzania plans to ban the production, importation, sale and use of all single-use plastic bags by July, to help tackle pollution from non-biodegradable waste.

The East African nation is the latest country to make a formal commitment to phase out single-use non-biodegradable plastics, which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s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Of the 9 b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the world has produced, only 9 percent has been recycled, according to U.N. estimates.

Tanzania will join more than 60 other countries that have banned, partly banned or taxed single-use plastic bags, including China, France, Kenya, Rwanda and Italy.

In August 2017, neighbouring Kenya introduced one of the world’s toughest bans on plastic bags mandating four years in prison or a fine of $40,000 for even using one.

“The regulations are ready for publication … it is possible that July 1 will mark the end of the use of plastics in the country,” Tanzania’s Environment Minister January Makamba told Parliament on Monday. 

Makamba said a formal announcement on the ban of single-use plastic bags in Tanzania would likely be made later this month. 

Source: Reuters / Zaobao

奈良鹿死后解剖 胃内发现3.2公斤异物

一头17岁奈良鹿死后被解剖,其胃中出现重3.2公斤疑似被丢弃的塑料袋。

中新网报道,这头死去的鹿是在上月23日在奈良市被发现”站不起来”,爱护协会职员便前去将它带到安全地方修养。此鹿虽曾在23日喝水进食,但于当地时间24日早上死亡。

爱护会于27日对鹿进行了解剖,并在其胃中发现了重3.2公斤的异物。据悉,可认为是塑料袋缠绕在一起形成的块状物,疑似被丢弃的塑料袋。

爱护会职员、负责解剖的兽医丸子理惠表示”衰弱的鹿胃中曾进入过垃圾,但很少会有取出如此大量垃圾的情况。”

兽医表示,该鹿可能因高龄而年老衰弱,十分消瘦,毛的光泽度也很差。它也许是因为袋子堵在胃里,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所致”。

A deer died in Nara in late March apparently from eating discarded plastic bags, according to the Nara Deer Preservation Foundation.

The group rushed to help save the doe on March 23, after receiving a call from a passer-by saying, “There’s a deer near Todaiji temple that cannot stand.”

Deer, believed to be divine messengers, are designated by the government as a natural treasure and roam freely near the temple.

The female, estimated to be 17 years old, measured about 79 centimeters long and weighed about 30 kilograms.

She was feeding and able to consume a little water on March 23 while under the foundation’s care, but died the next morning.

An autopsy on March 27 found a 3.2-kg mass of foreign materials in the first chamber of her stomach, apparently consisting of entangled plastic bags. Deer have a four-chambered stomach.

“Sometimes, garbage is found in the stomach of a weakened deer. However, it’s unusual to see such a large amount of it,” said Rie Maruko, 50, the veterinarian in charge of the autopsy.

“The deer was old, and it is possible she died of old age. But she was skinny and her fur was dull. Apparently, she couldn’t take in enough nutrition because her stomach was blocked by the plastic bags.”

The foundation is investigating the doe’s cause of death further and has asked a specialized institution to conduct a pathology examination of her internal organs.

Source: Asahi Shimbun / Z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