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印尼当前霾害堪比2015年危机 联合国:威胁近千万孩童健康

欧洲科学家指出,印度尼西亚近两个月来的林火所排出的温室气体足以与2015年霾害危机时期相比。联合国警告,印尼林火霾害引起的空气污染危害近千万孩童的健康。

据欧盟地球观测计划的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表示,今年印尼林火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与2015年的20年来最严重霾害时期,几乎一样多。从8月初至9月18日,林火释放大约360兆吨的温室气体,四年前同一时期则是400兆吨(1兆吨等于100万吨)。

与美经济活动相比 2015年霾害温室气体更高

环保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曾指出,2015年霾害巅峰时期,印尼林火每天释放的温室气体比全美国经济活动所排出的温室气体总量还要高。

印尼这几周林火肆虐,所引发的有毒烟霾迫使机场关闭,学校停课,口罩销量红火,因呼吸道疾病而求医者大增。印尼政府已出动数万名人员投入灭火工作,也利用直升机从空中洒水。印尼农民和种植园习惯以烧芭开垦林地,林火年年发生,但今年遇上干旱,助长了火势的延烧,霾害情况是自2015年以来最严重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印尼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受林火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住了将近1000万个18岁以下的孩童和少年,其中约四分之一不满五岁。幼童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体质较为脆弱,因烟霾而受到的健康威胁最大;在怀孕期间吸入污染空气的孕妇可能早产,而产下的婴儿也可能体重过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员柯米尼说:“空气素质低是印尼面对的一个严峻且持续扩大的挑战……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孩童吸入有毒空气,威胁他们的健康,导致他们生病无法上学,对体格和认知能力造成终身性的损害。”

印尼已有数千所学校被迫停课,烟霾也飘到邻国马来西亚,导致当地部分学校上周也开始停课,而新加坡也受到波及,上周末举行的F1赛车在雾霾中举行。所幸新马两国的烟霾情况昨天出现好转。

从亚马逊到澳大利亚,全球近期发生了一系列林火,令科学家越来越担心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冲击。

马国烟霾继续大幅改善

印尼邻国马来西亚的烟霾情况则继续大幅改善,全国昨天都没有任何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突破200点的非常不健康水平。截至昨天晚上9时,全国只有三个地区破百点的不健康水平,这包括霹雳的红土坎(116点)、雪兰莪的巴生(107点)与佐汉斯迪亚(158点)。其他地区全天的空污指数都是中等水平。

东马之前烟霾情况最严重的砂拉越古晋、三马拉汉与斯里阿曼等地,空污指数也从上周超过250点,降至昨晚的64点至82点。

教育部前晚宣布,由于烟霾情况好转,全国所有学校昨天都恢复上课,全国已经没有任何学校因烟霾而停课。气象局上周末(21日)表示,风向本周开始转变将明显改善烟霾情况。

Source: Zaobao

Government on the side of youth concerned about climate change: PM Lee Hsien Loong

Singapore’s Government is on the side of young people concerned about climate change, a problem that will have major consequences for billions of people if not slowed down, said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on Friday.

“We are on their side, because this is something that is going to happen in their lives and is going to affect them,” he told Singapore reporters in an interview at the end of his week-long work trip to New York.

“It is very much something on young people’s minds – this demonstration of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even in Singapore, there was quite a big group at Hong Lim Park, and Desmond Lee (Minister for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went down and chatted with them,” he added.

Adapting to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was a major theme of the Prime Minister’s visit, during which he headed Singapore’s delegat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nd gave a speech on Singapore’s strategy on climate change at the UN Climate Action Summit.

“Today, Singapore is already palpably warmer than what Singapore was 30 to 40 years ago,” he said.

Research by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ingapore earlier this year showed that January, traditionally Singapore’s coolest month, is now warmer than a typical July of the 1970s.

“In other words, our coolest months now are hotter than our warmest months 40 years ago, about half my lifetime,” said PM Lee.

“But half a lifetime from now, if global warming is not slowed down, the difference will be even sharper and the consequences will be even greater for us,” he added.

The whole ecosystem would be drastically changed with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water sustainability, food and drought, worsened by the speed of the change, he said.

“If it happens over 300, 400, 500 years, then human society has time to change, and gradually adapt to it… But if it happens within one lifetime, affecting seven to eight billion people, it is not so easy. And therefore we have to work.”

Apart from reducing its carbon emissions, Singapore must also encourage others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to work at mitigation and to coll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ecosystem, he added.

PM Lee said it was a pity that the US withdrew from the 2015 Paris Agreement, which aims to reduce global emissions and curb global warming to 1.5 deg 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noting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in this effort is important.

But there are other strands of opinion in the US apart from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the Prime Minister noted, pointing to specific states with their own climate action plans.

He did not elaborate, but California, for instance, has set stricter standard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cars even though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on a drive to roll back federal regulations on emissions.

Said PM Lee: “Quite many of them have aggressive climate plans on emissions reduction, as well as some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I think they will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It’s not as effective as the United States wholeheartedly participating, but it’s not insignificant.”

Source: The Straits Times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发表演说 李总理呼吁各国加倍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为国土小且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新加坡虽缺乏可替代能源选项,却得以克服局限,开发出创新解决方案。尽管如此,我国无法单凭一己之力阻止气候变化,须与其他国家齐心合作。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于美国时间23日下午(本地时间24日凌晨)在联合国总部召开,正在纽约进行工作访问的李显龙总理代表我国致辞时指出这点。

他说,全球变暖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并将影响所有国家。这些后果包括,新疾病的出现、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粮食短缺、人们被迫迁徙,甚至是引发战争。

“与许多小岛国一样,新加坡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尤其是海平面的上升。对我们而言,气候变化攸关生存。尽管新加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0.11%,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仍尽其所能来减缓气候变化。”

李总理强调,我国曾在巴黎承诺,于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量达至峰值。他指的是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按照这一协定,缔约国将使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减少至净零排放,以实现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我国也正转向清洁的燃料组合和能源解决方案。李总理说:“国土小且高度城市化的新加坡,在替代能源选择上居于劣势,但我们能够克服局限,开发出创新解决方案。”

李总理举例,我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在蓄水池和岸外水域安装了浮动的大型太阳能板,也从今年起实施碳税,并有意在未来十年进一步增加税额。

我国也不断绿化硬件和交通基础设施。“我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拥有80%的绿色建筑。到了2040年,90%在高峰时段通勤的人士,也是藉由公共交通、活跃通勤或共享交通模式。”

李总理说:“我国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制定了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新加坡将尽其所能,但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无法单凭一己之力阻止气候变化。”

因此,我国正与其他国家合作,包括在去年担任亚细安轮值主席国期间,推出气候行动配套,协助亚细安成员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我国也注资500万元,支持设在新加坡的亚细安气象中心,以启动为期五年的区域能力发展计划,让亚细安成员国提升区域气候预测能力。

此外,我国通过日本和世界银行的支持,去年成立了东南亚灾害风险保险基金(SEADRIF),为本区域提供洪水风险融资方案。

李总理总结时强调,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域的终极挑战。“身为国家领导人,我们都有责任,尽力凝聚人民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说服和教育人民这些努力是重要的,并维护我们与子孙的未来。我因此呼吁联合国成员国加倍努力,来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行动峰会是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场高级别峰会之一,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主持。

这是李总理首次出席联大,他也将于美国时间27日上午(本地时间27日晚上)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代表我国发表国家声明。

李总理也在联大场边分别会见不丹首相策林和列支敦士登公国王储阿洛伊斯。

总理公署说,李总理和策林就医疗保健、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双边合作,进行了良好讨论,并探讨进一步加强新加坡和不丹双边合作的方式。

李总理和阿洛伊斯则讨论了共同关心的课题,包括推动各国对多边主义的承诺,以及支持由小国组成的集团,如小国论坛和环球治理组织。

Source: Zaobao

联合国召开气候峰会 三大看点受瞩目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在23日早上10点(新加坡时间23日晚上10点)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将是继2015年《巴黎协议》签订以来,联合国再次召开规模这么大的气候会议。

联合国大会第74届会议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联合国将在23日早上10点召开大会的第一场“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法新社)

为了让与会各方在会前掌握最新的全球气候信息,联合国属下的世界气象组织22日发布了一份名为《2015-2019年的全球气候》的最新报告。报告强调:“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不仅没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

报告指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和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在2015-2019年间均上升,这五年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20%,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时代之前高了1.1摄氏度。

1979年至2018年期间,北极夏季的海冰面积每10年减少12%,南极冰盖每年损失的冰量在同期也增长了至少六倍。(法新社)

地球气候问题的影响持续恶化,人类要如何应对困局日益关键?此次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因此备受关注。

这次的峰会将有哪些重点?哪些国家会发表演说?谁缺席了?zaobao.sg为你整理峰会的三大看点。

1、古特雷斯:不要空话 要具体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把对抗气候变化称为“人类生死存亡之战”。他认为,解决气候问题只能靠国际合作,9月23日的峰会正是为此而举行。

他指出,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进度落后于计划。当前我们面对的危机越来越多,成因都越发复杂,涉及全球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

他强调,希望各国领导人带着具体的承诺而不是华丽的辞藻来参加峰会。“我们没有可继续浪费的时间了,我们在这场应对气候变化的比赛中已落后得越来越远了。”

古特雷斯表示,他召集气候行动峰会的目的是增强各方对抗气候变化的信心,促使各国履行在《巴黎协定》中阐明要减缓全球变暖的承诺,尤其是实现在经济上从化石燃料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巨大转变。

2、中国和印度受邀发言 美日澳“被禁言”

此次受邀在峰会上发言的国家只占《巴黎协定》197个缔约国的不到三分之一。将在会上演讲的包括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韩国总统文在寅、印尼副总统卡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

我国总理李显龙也将在峰会“迈向坚韧未来”的环节中发言,讲述国家可以如何将气候风险纳入政府决策。

包括美国、日本和澳洲在内的一些大型经济体此次没受邀在会上发言。据媒体报道,只有针对因应气候变化提出有意义承诺的国家才获得发言机会,美日澳因拒绝做出承诺而没机会发言。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默罕默德说:“只有提出最大胆、最具变革意义的行动才能得到上台发言的机会。”

分析指出,虽然中国和印度是碳排放大国,并仍投资于燃煤发电,但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且积极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受联合国赞赏。也因此,两国领导人发言将是峰会的一大焦点,预料他们将宣布更多有关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中印也将要求国际拨出更多资金,来实现抑制气候变化的目标。中国18日发表声明称,气候融资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有权获得资金支持。

中方敦促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即从2020年起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约1376亿新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印度也强调,气候融资是应对气候问题行动所需的关键支柱之一。

3、非洲国要求宣布全球气候紧急状态

非洲国家拟在纽约气候会议上,要求联合国宣布全球气候紧急状态,并要求各国赋予气候行动计划法律约束力,以确保巴黎协定的目标得以落实。

非洲各国政府也可能要求更多国际资金来实施制止热量排放的计划,帮助非洲人民适应更极端的天气。

非洲多国近年遭干旱等极端天气,非洲各国政府正寻求筹集资金以改善对天气和季节性气候趋势的监测和预报的方法。(法新社)

非洲大陆近年的洪水、暴风雨和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率增加,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农作物。非洲各国政府正寻求筹集资金以改善对天气和季节性气候趋势的监测和预报的方法。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之五重点:
1、过去五年地球最热

报告指出,2015年至2019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达到有记录以来任何同期最高的温度。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是历来最热的五年。和工业化前相比, 这五年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1.1摄氏度, 比2011至2015年上升0.2摄氏度。(美联社)

这五年的气温估计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1摄氏度。广泛而持久的热浪、大火和其他灾难如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2、海冰和冰盖持续缩减

地球升温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包括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2015-2019年的冰川质量损失是有记录以来五年最高的。(法新社)

1979年至2018年期间,北极夏季的海冰面积的每10年减少12%。冬季海冰面积的四个最低值都发生在2015年至2019年之间。

总体而言,南极冰盖每年损失的冰量在1979年至2017年期间增长了至少六倍,而2015-2019年的冰川质量损失是有记录以来五年最高的。 

3、海平面上升加速 海水酸性更大

科学家观测到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从1997年至2006年期间的平均每年3.04毫米,加速到2007年至2016年期间的约4毫米。这是因为海洋升温,以及格陵兰和南极洲西部冰盖融化的速率增加。

印度三角地区孙德尔本斯(Sundarbans)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萨加尔市(Sagar)的该群岛上主要的有人居住的岛屿之一,该岛最近几十年来一直面对着海平面上升的急迫问题。(档案照)

报告指出,自工业时代开始以来,海洋酸度总体增加了26%。 

4、二氧化碳等关键温室气体水平创新高

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浓度为407.8 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比2017年增加了2.2ppm。2019年部分温室气体监测点的初步数据表明,CO2浓度有望在2019年底达到甚至超过410ppm。

2017年,大气中的平均CO2浓度为405.6ppm、甲烷(CH4)为1859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一氧化二氮(N2O)为329.9ppb。这些温室气体浓度已分别超越1750年前工业时代水平146%、257%和122%。

在过去的三个十年(1985年至1995年、1995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15年),二氧化碳的平均增长率也从每年1.42 ppm增至1.86 ppm和2.06 ppm。

科学界正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进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十年前的预测和评估,而尽管过去十年再生燃料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全球能源系统仍以化石燃料为主。(法新社)

5、全球碳排放量未达顶峰

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2%,达到了370亿吨的历史新高。尽管全球排放量增长速度低于全球经济,但没有迹象表明全球排放量已达到峰值。

当前的经济和能源趋势显示,2019年的排放量至少会与2018年一样高。报告指出,若2019年全球GDP增长率达预计的3.2%,而脱碳速度也维持在过去十年的速度,那今年的全球排放量仍会增加。

尽管过去十年再生燃料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全球能源系统仍以化石燃料为主。若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量大于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量,这意味着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将持续增长,加剧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Source: Zaobao

气候哀歌 曲终冰融

气候暖化,后果严重,偌大的冰川快速融化,最终消失无踪就是其一。瑞士著名的皮措尔冰川(Pizol Glacier)正逐渐消失。昨天,近百名人组成送葬队,给在瑞士东北部的这冰川“送葬”。他们从山脚开始沿山路步行至海拔2700米的地方。抵达后,几名科学家致辞,纪念这座即将消失殆尽的冰川。瑞士气候保护协会说,皮措尔已经失去太多实质性的冰,从科学角度而言,它已经不算是一个冰川了。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若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减少,到了2100年,超过90%的高山冰川就会消失。

Source: Zaobao

古特雷斯:青年人参与气候行动至关重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青年人的参与以及所表现的热情对推动各国政府加快气候行动至关重要。

古特雷斯2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上作出上述表述。“青年气候峰会”是由古特雷斯发起,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前夕是活动。该峰会是联合国第一次为青年人举办致力于气候行动的峰会,旨在促进青年人参与国际社会减少排放的努力。

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青年代表汇集到一起,在联合国这个大舞台上分享他们对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全球政策制定者传递一个明确信息: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古特雷斯在与青年人互动时说,两年多前他对气候行动的前景仍感到“非常沮丧”,但近来他看到公众在气候问题上的积极态度,政府也开始作出反应,这令他感到振奋。他同时也注意到,对这个问题至今仍存在“不能摆在台面上谈论的一种冷漠”。

古特雷斯说,今天“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地球之间第一次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我们应当把气候变化同新的发展模式联系起来,建立更加公正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地球的关系”。

古特雷斯说,他有几个孙女,希望她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宜居的星球上”。他表示对当代青年人在气候行动方面所展现的领导力和活力“抱有深厚的兴趣”,并鼓励青年人敢于担当,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古特雷斯将于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气候行动峰会,这是第74届联大会议期间将举办的五场高级别会议之一。

Source: Zaobao

瑞典将斥资逾4亿元于环保和气候领域

典政府将投资29亿瑞典克朗(约4.15亿新元)用于保护自然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该国当年秋季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报道,瑞典副首相兼环境与气候部长勒温周五(6日)表示,气候变化和物种的快速消失正在发生,瑞典也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再次对环境保护和气候领域进行“历史性的大规模投资”。

为应对气候变化,29亿瑞典克朗投资中的一部分将用于鼓励企业向低排放运输解决方案过渡,包括更多地使用海运以及选择电力或沼气驱动的车辆。此外,由于低排放车辆的销售表现好于预期,政府决定加大对购买低排放或零排放汽车的补贴。

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瑞典将加大力度管理自然保护区,净化沿海水域和消除富营养化等。在接下来的3年中,还将花费7000万瑞典克朗用于保护蜜蜂等授粉昆虫。

Source: Zaobao

2019 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李显龙总理演讲 —— 关于环保

2019年是新加坡开埠200年及建国54周年。隆重庆典之后,于8月18日迎来了备受期待和瞩目的国庆群众大会。

在此次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主要围绕着中美关系、经济、教育、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五大议题发表讲话。在谈到接下来100年如何发展和建设新加坡时,李显龙总理首先从气候变化开始谈起

气候变化可能听起来很“抽象”,而且对很多人来说好像很“遥远”。不过它却是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李总理指出,我们的年轻人有意识地关注事态的严重性。当新加坡青年理事会问年轻人对新加坡未来有什么愿景时,他们当中好多都提到了环境。

什么是气候变化?
为何我们要关心这个问题?

李总理尝试简单地解释说,人类活动,如开车、搭飞机、开工厂或使用家电,都在使用以化石燃料产生的天然气来驱动电力,而我们正在向大气层排放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气层累积,会将太阳的热能困住,导致地球气候暖化。

我们地球的温度已经比100多年前,工业化时代以前,上升了1摄氏度。再加上气温如今仍不断上升,而且还上升得越来越快。格陵兰(Greenland)和南极的冰盖已经在融化,导致全球各地海平面上升。

联合国目前预计,海平面在本世纪末也就是80年后,将上升达1米。然而,科学家预计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一直在增加,所以海平面很可能比目前预计的,升得更高更快。全球暖化也造成天气越来越极端,干旱越来越严重和持久,降雨和暴风也越来越猛烈。

我国的天气越来越热,暴风雨也越来越猛烈。这些情况很可能在我们好多人的有生之年,未来几十年内加剧。瑞士一项调查发现在2050年,也就是30年后,全球数个城市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气候变化。其中一个城市将是新加坡。

李总理强调,一定要为气候变化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做好准备。这当中有很多风险和后果。他指出,很多国家会出现新疾病、更频繁的瘟疫、粮食短缺,人口被迫迁徙,甚至战争。不过,以我国而言,新加坡是个低海拔岛屿,上升的海平面对我国而言是尤其致命的威胁。

李总理忆述,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水灾在我国很常见,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当涨潮时,我国低洼地区的沟渠,就算不下雨也会几乎填满。一旦下雨,就会淹水。

李总理说,曾听过卫生部长颜金勇说,他小时候和家人住在牛车水的香港街,父亲在那里开店。每当水位涨得特别高时,沟渠就会溢水,一直到他父亲店外的五脚基。而这样的情况每年会发生好几次。因此,他的父亲需要搭建架子来叠货物,以防万一。对当时只是个小男孩的颜金勇而言,这很好玩,但事实并不是。这其实是个严重的问题。

如今这些淹水问题已大致解决。我国已改善了沟渠系统。政府也规定建筑物必须建在较高的地基上,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3米。不过海平面在水位上涨时,可以高达2米,因此3米不算很高。李总理说,这只为我们留下1米的缓冲。

然而,随着全球暖化,若海平面升高1米。我们将失去这个缓冲。到时如果大雨遇上水位上涨,这些水将“无处可去”,李总理形容,我们到时真的就陷入水深火热了。

那我们可以做什么?

李总理例举了三件事:
1. 明白气候变化
2. 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3. 适应气候变化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气候变化对新加坡意味着什么。因此我国成立了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 Singapore,简称CCRS),有一组科学家和气象学家,以及超级电脑来模拟天气情况并做研究,他们的资料有的可以追溯到超过100年前。

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正同邻近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仔细研究气候变化对本区域的影响。他们已发现到处于赤道的新加坡,比普遍研究所认为的,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二,李总理说,我们要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换言之,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已经和世界各国合作降低排放量。我国是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的缔约国。我们已定下目标在约2030年以前,放缓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做到这点,政府去年开始征收碳税。

李总理也呼吁,每个人都能扮演好角色,为环境可持续性和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尽一分力。例如我们可以记得关灯,减少浪费,并在生活中进行更多再使用及再循环。

李总理说,我国制造了大量垃圾,这可以源自过多的包装、食物垃圾或电子垃圾。这些物品都必须丢弃,并且时常会焚化,造成更多二氧化碳的产生。

李总理说:“我们的垃圾填埋场在实马高岛(Pulau Semakau),不过那里迟早会填满,或许我们到时需要一座“实马高山”(Bukit Semakau)了!”

李总理指出,我们需要找到可持续的方案解决问题,我们的年轻一代国人也已在为此尽力。我们需要更多年轻新加坡人,成为问题解决者、创新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这是他们这一代的大挑战。

虽然新加坡无法单靠自身力量来阻止气候变化,但我们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并且尽一己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鼓励他人尽力,共同找出方法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不过很遗憾,这样的方法还离我们很遥远,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只有全力以赴,防范未然。

李总理说,第三件可以做的事,是适应气候变化,尤其是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措施,为不同的建筑和发展项目做足保护,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

拿地铁站来说,我们的地铁站入口都是抬高的。你需要先走几步楼梯,才能进入地铁站搭电动扶梯,这就是我们预防地铁站淹水的保护措施。

以新发展项目而言,与其像过去规定建筑物必须建在高于海平面3米的基础,如今我们需要建筑物建在高于海平面至少4米的基础。以重要基础设施而言,例如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和大士海港(Tuas Port),则要建在至少高于海平面5米的基础上。

不过只采取针对措施是不足够的。我们也有许多旧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无法随意抬高或运送到更高的地面上。新加坡大多数地方依然是低洼地区,我们需要以整体方式保护这些地区。

李总理从新加坡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山丘不多。当海平面上涨时,新加坡很多地方都会有淹水的风险。这不但将影响房价,也事关安全和是否宜居。除了低洼地区,整个城市都会遭殃,因为道路和地铁都必须经过低洼地区,医院、学校及工作场所也都在那里。

李总理说,我国不可能在一大块地区受海平面上涨影响的情况下,指望其他地方如常运作。除了针对个别地区,我们也必须采取整体措施,这意味着要保护我们的海岸线。李总理强调,我国已彻底研究海岸线,并分为不同区块。一些区块可能更容易受影响,不同区块需要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政府将率先开展对较关键区块的保护工程,比如市区-东海岸、裕廊岛。

为保障市区不受水灾影响,我们兴建了滨海蓄水池和滨海堤坝。滨海堤坝的水泵房(Pump House)目前装有七个大型水泵,在水位上涨时,将滨海蓄水池里的水排入大海,将市区的雨水引入滨海蓄水池。

然而,李总理指出,当海平面上升时,单靠滨海堤坝目前的水泵房是不够的。公用事业局已计划在滨海堤坝的另一端兴建第二个水泵房。东海岸则会采取不同方案。李总理说,将探讨效仿荷兰的做法,制造圩田(polder)。

李总理指出,在荷兰,一些低于海平面的低洼地被称作“圩田”,是荷兰填海造出的土地。荷兰人先在海上建造堤坝,之后将堤坝后方的水排出,抽干土地。在荷兰,他们得靠风车将圩田的水不断排出。

我国在德光岛已建造小型圩田,积累运作经验。这个圩田将用于国防部的军训。李总理表示,通过圩田的方法不但可以保护现有的低洼地区,也将让我国从海水中造出新地,用作房屋或其他用途。李总理也指出,另一个方法则是在滨海东至樟宜进行填海。将一些邻近岛屿与不同的堤坝连接起来,建造一个与滨海蓄水池类似的蓄水池。这也将加强我国在水源方面的韧性。

政府将仔细研究各种方案,再决定最终要怎么做。李总理表示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有很好的工程解决方案,但是这都需要用钱。要让我国能够应对海平面上升,需要多少钱?李总理预估,可能至少需要1000亿元

李总理说,如果要在10年内解决问题,我国将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但这是个需要50或100年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能够采取50到100年的长远方案。

李总理强调,我们针对气候变化的防御措施,应该如对国防一样,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年复一年加以投入,维持相关预算,并花未来多年或多代的时间,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负担得起费用,并在必要时做好准备。李总理说,国防和气候变化都关系到我国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尽全力保障岛国的生存。国防与气候变化的区别在于,国防是为了避免战争,而气候变化则一定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只是时间早晚。

李总理说,我国必须循序渐进,并灵活应付气候变化。国人应该从现在开始,并持之以恒。我们必须做出这个努力,否则我们的后代将为我们这一代没有采取行动而感到羞愧。

了解、减缓、适应 应对气候变化现在须未雨绸缪

气候变化对一些人而言,或许看似抽象和遥远。但这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我们的年轻人本能地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全国青年理事会最近询问年轻人对新加坡未来的愿景,不少人提到环境课题。

什么是气候变化,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这个课题?让我尝试简单明了地解释。

人类活动在大气层中释放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

我们开车、乘搭飞机,开制造厂,或是在家里使用电器时,都在制造二氧化碳。因为我们几乎所有的电力都是通过天然气来发电,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囤积在大气层中,吸收太阳的热量,导致地球暖化。

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已经比100多年前的前工业化时代高1摄氏度。1摄氏度听起来不多,但却影响重大。不仅如此,气温还在继续上升,格陵兰和南极洲冰层溶解流入大海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联合国目前预计,地球海平面将在本世纪结束前上升一公尺,一公尺约等于三英尺。这是仅仅80年后的事。但科学家的预测数字正节节攀升。因此,海平面上升的高度和速度,可能比预测中来得更高、更快。

全球暖化也令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干旱变得更严重,并持续更久,降雨和暴风雨也更强烈。

新加坡已经感受到全球暖化的冲击力。我们的天气明显地变热,暴雨也下得更大。而这种情况在下来几十年内很可能恶化,这是我们许多人有生之年中会遇到的事。

多个城市到2050年将出现史无前例气候转变

瑞士近日的调查发现,到了2050年,即距离现在只有30年,世界上多个城市会出现史无前例的气候转变,新加坡将是其中之一。

我们必须为气候变化对新加坡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它将带来许多风险和后果,新的疾病、瘟疫更频密、食物短缺、流离失所的人口被迫移民,甚至可能引起战争。

因为我们身处低洼的岛屿,新加坡面对海平面上升这一大威胁时,格外脆弱。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新加坡时常淹水,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这也是我为什么先前提到,来自惹兰加由的吴阿仔大叔得在淹水时,得解救这么多受困的居民。涨潮的时候,即便没有下雨,新加坡低洼地区的排水沟渠的水也会满到边沿。一旦下雨,就会淹水。

颜金勇告诉我,他小时候一家人住在牛车水的香港街。他的父亲在那里开店。每年有几次,海水会异常高涨,水就会从沟渠溢到店门口的五脚基。没有下雨的时候,也是这样。

他的父亲需要用架子把货品叠高,避免它们碰到水。对年纪轻轻的颜金勇来说,这好玩极了。不过,这其实是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旧的淹水问题,现在已经大致解决。我们改善了排水系统。我们要求大厦建在更高的平台上,比平均海平面高至少三公尺。

这听起来很高,因为大多人身高都不到两公尺。但三公尺其实不算很高,因为在涨潮的时候,水面可以比平均海平面高出两公尺。这意味着,只剩一公尺作为缓冲来应付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大雨。

雨水会稍微填满沟渠,但雨水还有地方可以流。因为有这一公尺的缓冲空间,我们能应付现有的淹水问题。但随着全球暖化,若海平面上升一公尺,我们就不再有缓冲空间了。涨潮的时候,水已经淹到五脚基,没有缓冲空间。若大雨碰上涨潮,水无处可流,那我们就真的是“祸水难逃”了!

就如孟加拉遭遇龙卷风,或举更极端的例子,像美国新奥尔良2005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一样,整座城市被淹没。新奥尔良大部分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那我们能做什么?三件事:了解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让我一一解释。

首先我们得针对新加坡的情况,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它会造成炎热天气、极端天气、干旱、强烈风雨还是海平面上升?进而思考该怎么办。我们成立了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

我今年初到那里参访。他们有一组科学家、气象学家和他们在研究时用来模拟气候的超级电脑。

他们给我看了手头上的记录,记录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包括1930年代的气候记录,这记录细心地收藏在花柏山上的气象站。

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正在和邻国伙伴合作,更仔细地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他们发现比较靠近赤道的新加坡,比国际模式预测的,更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第二,我们必须减缓气候变化。换言之,我们必须尽一分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新加坡已经加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措施。我们是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国之一,并承诺减少,并在2030年持平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去年推出了碳税。

为减缓气候变化尽一分力

每个人都可以为推广永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尽一分力。例如记得关灯、减少垃圾制造量、再使用和再循环等。在新加坡,我们制造大量的垃圾。不论是过多的包装、食物垃圾或电子垃圾,这些都得丢弃,然后经常被焚化,如此一来又制造更多二氧化碳。

我们的垃圾埋置场在实马高岛。但它迟早会被填满,然后我们就需要实马高山丘!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年轻新加坡人积极贡献的领域。例如热衷于可持续发展的法拉·珊瓦丽。

法拉几年前共同创立了“修理咖啡店”,教导他人如何维修损坏的电子器材、家具、玩具,和衣物,让这些物品焕然一新,而不是被丢弃。

我们需要更多年轻新加坡人像法拉一样,做个解决问题和创新的人,当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大挑战。

———————

我们都知道气候变化对生活具有深远影响。长期策划和重大的投资是有必要的,以确保新加坡具备能力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解释了了解气候变化的必要,以及持续推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我们须负责任地采取及时的措施,并分许多年来担负成本。气候变化是新加坡和世界各地面临的最大挑战,但通过慎重的长期策划,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气候行动,我们可以克服这个挑战。

——环境及水源部长
马善高

Source: Zaobao

严肃看待气候变化课题 百年内或须花千亿应对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绝不容忽视,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我国很可能在未来100年花上1000亿元或以上,以采取必要防御性措施保护海岸线。

李显龙总理指出,就如组建新加坡武装部队担负国防重任一样,气候变化关乎我国生死存亡,国人应该像看待我国防务一样,极严肃看待气候变化课题。

李总理昨晚(8月18日)发表国庆群众大会演说时,以相当大篇幅谈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政府下来会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全球暖化已使得气候变得更为极端,作为四面环海的低洼岛国,新加坡除了暴雨情况加剧,气温显然也更热,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恶化,很多国人在有生之年都会感受得到。

目前,格陵兰和南极融化中的冰盖已流入海洋,导致世界各地的海平面上升。

李总理指出:“联合国目前估计海平面最迟将在80年后的本世纪末上升多达1公尺。但科学家的估计数据一直在提高,所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很可能来得更快,上升幅度也更高。”

因此,我国须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保护个别大楼和发展项目,包括建造入口处垫高的地铁站。新发展项目也必须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4公尺以上的结构。

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和大士码头等关键基础建设,则建在至少高于平均海平面5公尺的结构上。但这些措施还不足以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李总理说,新加坡大部分地区属低洼区,须采取整体性措施加以保护。

此外,很多老旧大楼也不可能就这样抬高起来或迁往更高的地方。

他指出,一旦海平面上升,包括从东海岸到市中心的低洼区都会面对更大的风险。这不仅会影响房价,也会危及居民的安全和生活。

目前,政府已针对全国海岸线进行仔细研究,将海岸线分成不同区块,有些区块更容易受到影响,须靠不同策略去保护。

李总理说:“政府必须列出优先工作事项,从情况更为严峻的区块,尤其是市中心到东海岸,及裕廊岛一带开始做起。”

目前,在涨潮时候遇上滂沱大雨时,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的水泵会将水抽出来排入大海,好让在市中心一带的降雨能流入滨海蓄水池。

滨海堤坝 须建第二个水泵房

海平面上升时,滨海堤坝现有的水泵房(pump house)将不足以应对更大的水量。为此,我国必须在滨海堤坝对面建造第二个水泵房,公用事业局已开始为此进行规划。

此外,政府也开始在德光岛建造小型圩田(polder),累积打理圩田的经验。这是我国保护东部海岸线的做法之一,不但能为低洼区提供多一层保护,也能填海造地,用来建房子等。

另一可行的方法是在滨海东至樟宜一带填海造岛,再建堤坝把这些岛衔接起来,形成类似滨海蓄水池的蓄水池。

李总理说,在未来50至100年,我国必须做好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准备。“政府会仔细检讨评估所有选项,届时再决定哪个是最好的方法。”

“在新加坡,我们可以采取长期的方案来解决长期的问题,这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做到的。但在新加坡,我们就可以。” 

Source: Zaobao

全球平均气温今年7月史上最热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5日发布报告说,今年7月全球平均气温再破纪录,成为140年以来最热的7月。与此同时,南北极海冰覆盖均创新低,为全球变暖趋势提供了更多科学证据。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7月平均气温达到了16.7摄氏度,比20世纪7月平均气温高了大约0.95摄氏度,并打破了2016年7月创下的气温纪录。

由于7月通常是全年最热的月份,今年7月也创下了从1880年开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纪录。

报告说,在10个最热的7月中,有九个出现在2005年以后。包括今年在内,过去五年的7月包揽了有记录以来最热7月的前五名。

罕见高温在西欧越发普遍

报告指出,这一波热浪最初来自北非和西班牙的热空气,并逐渐蔓延到英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等西欧地区。

多个国家都在今年6月和7月份记录到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纪录,其中法国巴黎的气温更一度飙升至42.6摄氏度。

如果按照正常的气候变化,这种罕见的高温天气每50到100年才会在西欧地区出现一次。

另据美国航天局(NASA)1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全球平均气温比1951年到198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0.93摄氏度。

美国独立气象监测组织伯克利地球研究所当天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到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1.22摄氏度。后者通常被视作前工业化时代的气温基准值。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部门主管阿恩特在15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中说,如果把气候变化比作上升的电梯,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现象好比在电梯里“上蹿下跳”,考虑到今年7月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强烈影响,因此这种炎热现象几乎完全来自气候变化的影响。

两极海冰覆盖面积都缩小

该机构的报告还指出,今年7月,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年到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19.8%,打破了2012年7月创下的纪录。

南极海冰覆盖面积则比1981年到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4.3%,创41年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报告,全球海平面的温度也创下新高。然而,北欧的部分地区、俄罗斯的西部和东部,7月的平均温度反比往年下降了1.5摄氏度。

美国乔治亚大学气象学的谢泼德教授表示:“在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认为2019年会是有史以来其中一个最热的年份。”

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多种,但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被证明是最主要的因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从2015年到2019年,世界进入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五年。

他警告,如果所有国家不立即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那现在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将只是“冰山一角”。

Source: Zaobao

美国领导研究团队发现 北极冰芯含大量微塑料

美国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了大量微塑料,显示即使是地球上最偏远的水域,也难逃塑料污染的威胁。

今年7月18日至8月4日,研究人员乘坐瑞典破冰船奥登号,在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西北航道展开了为期18天的研究任务。他们使用直升机降落在多块浮冰上,钻取冰芯样本。

参与这项研究的罗德岛大学研究员雅各布·斯特洛克接受路透社电访时指出,北极海冰远看似乎纯白无暇,保持了原始状态。“但当我们靠近,用正确的工具去观察时,便会看到这些海冰明显受到了污染……这让我感觉像是肚子被痛打了一拳。”

研究团队在加拿大北部兰开斯特海峡的四个地点,钻取了18个各长2米的冰芯样本。他们原本以为,如此偏远的水域受到海洋塑料污染的程度应相对轻微,但这些冰芯样本中明显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塑料珠和细丝。

领导这项研究的罗德岛大学海洋学家布莱斯·卢斯说:“塑料的数量和规模相当可观。”

研究团队下来计划进一步分析收集到的样本,以了解塑料对鱼类、海鸟和鲸鱼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危害。

德国和瑞士科学家周三发布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除了随着海水长途漂流,微塑料也可能通过空气被吹到世界最偏远的地区,然后在下雪时倾倒到地面上。

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取自北极、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和德国的雪样本后发现,当中含有的微塑料数量远比他们预料的多。

其中,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雪样本每公升就有超过15万颗微塑料,为所有样本中最多。另一个取自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雪样本,每公升则有1万4400颗微塑料。

这两项研究凸显,塑料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与范围之广。今年早前,美国探险家也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塑料垃圾。据联合国估计,迄今已有约1亿公吨塑料被倾倒入海洋。

Source: Z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