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家具乱扔组屋楼下 居民担心安全卫生隐患

【城市线人】大件废物别丢弃组屋底层尽量“化废为宝”

不少组屋区的垃圾槽不时出现大型垃圾,例如坏掉或不要的家具,让一些居民担心会有安全和卫生隐患,但这些大型垃圾若是好好处理,其实或能变废为宝。

有居民向《城市线人》爆料说,前阵子本地经常下雨,他担心这些垃圾会造成伊蚊滋生,有害民众健康。

组屋垃圾槽出现大型家具的情况不算少见。《城市线人》日前走访组屋区时,就在数座组屋楼下看到床垫、橱柜和书桌等。

17岁的汤姓学生受访时坦言,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大型垃圾。“通常大型家具我们就丢在楼下的一个角落,就全部都放那里。”

73岁的居民顾亚美一般上要扔家具时,都会请市镇理事会上门帮忙处理,但她也曾在组屋楼下看到人们丢弃的大型垃圾,有时小孩子跑来跑去时还会不小心撞到。

乱丢大型物品等同于乱丢垃圾

其实,本地市镇理事会都有提供免费帮忙清除大型家具的服务,一个月限三件物品。而随意丢弃大型物品,包括大型家具,等同于乱丢垃圾,可能面对刑罚。

根据环境公共卫生法令,乱丢垃圾者一旦被定罪,初犯可被判罚款高达2000元,第二次可被罚款高达4000元,第三次及之后则可面对高达1万元的罚款。法庭也有可能发出劳改令,要求违法者清理公共区域长达12个小时。

旧家具可以进行再循环

非营利组织J.O.E.环保联盟执行主席周海燕受访时说,乱丢大件家具会带来不少隐患,不仅可能引来害虫,也会阻碍人们通行,包括在发生火灾时阻碍逃生路线。

她说,旧家具其实可以经过再循环,重获新生。

J.O.E.环保联盟近两年来就跟公共卫生理事会以及教育部合作,举办“变废为宝”比赛,希望借此教育和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废弃的大件家具重新设计和改造为有用的东西。第二届比赛刚于一个多星期前公布成绩,今年的比赛共吸引13所中学的68组参赛者参赛。

周海燕透露,本届多件参赛作品都已被认领,将交由社区伙伴使用,切切实实做到了“变废为宝”。

J.O.E.环保联盟的合作伙伴之一包括丰联私人有限公司。他们在本届“变废为宝”比赛中帮忙给参赛者分享专业见解,平时J.O.E.环保联盟也会把收集到的大件垃圾交给丰联去做再循环使用,一般都是以木制品为主。

公司设计和技术总监谢浣茵说,一般上只要木板破损情况不太严重,木材密度不太松,公司就有办法将它再循环。

公司销售主管谢双惠以旧办公桌为例指出,公司在检查完桌子的情况后,就会把可用的部分切成块,然后进行修饰和拼接,再加上轮子,就能做成一个新的茶几。

可将旧家具送给指定工厂 民众:怕麻烦

本地也有公司提供接收大件物品的服务,受访民众普遍表示支持,但他们不一定会以这种方式处理旧家具。

39岁的周小芬说:“我愿意啊,我觉得要为环保尽一份力,每个人都应该尽责,这样新加坡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66岁的赵劲松和顾亚美则认为,这么做的意义固然是好的,但如果需要自己送去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这么做。

顾亚美说:“很麻烦,因为我们又没有车。”

两人不约而同说,他们可能会选择把旧家具送给邻居或亲戚。

2024变废为宝设计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圆满成功举办

旧家具新生:开创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

由J.O.E环保联盟携手新加坡公共卫生委员会(PHC)及新加坡教育部(MOE)—品格与公民教育部门举办的2024年变废为宝设计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于10月27日在风华南岸South Beach Tower 圆满成功举办

今年的大奖颁给了“游乐天堂桌”,这是由新加坡科技与科学学院学生的杰出设计。他们创造性地将旧书桌改造成多功能游戏桌,包括台球、乒乓球和纸牌游戏,灵感源于在这个常常被数字互动分散注意力的现代世界中,促进人际连接的需求。

此次比赛展示了年轻人的非凡创造力,突破传统观念,同时提高民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认识。

作为荣誉嘉宾,新加坡交通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现场体验了由Bedok Green Secondary School 中学学生设计的Sofy-Sofa,并高度赞扬了此次比赛在促进青年可持续实践方面的贡献,鼓励学生重新定义二手家具,认识其价值,并寻找创新的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和再利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展览期间,大部分学生设计的家具被不同组织认领,这充分展示了大件家具循环回收再利用的实际商业价值,彰显了此次活动的意义。

来自业内的合作伙伴们还在现场讨论了潜在的合作方式,并达成了积极的合作共识,共同推进这一倡议,促进循环经济,为企业创造价值,并积极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韧不拔的根

昨天7月26日,为保护红树林生态国际日‍。没有人注意到,关切的人更少,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这神奇胎生的植物对人类环境保护有多么重要!

如同海上森林般,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的海边滩涂上。特有的呼吸根与支柱根,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错综相连,从海水及滩涂中高高的挺起树干枝桠,葱郁的生态景观,放眼望去,让人静心凝神,极度舒适。

早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红树林。经过千万年的演变,物竞天择,红树林演化出胎生独有的生存方式。
红树和动物一样胎生。它们的种子成熟之后,并不会脱离母体,而是直接在果实里面发芽,吸收母体里的营养成分,直到成长到又长又尖的胎苗时才会脱离母体。胎苗在滩涂淤泥里,几个小时便能长成一棵新的红树苗。

全球红树林共有61个品种,蜡烛果、秋茄树、木榄、海漆、榄李、海榄雌和银叶树等。 不同的品种展现出不同的生态特性。红树林靠着发达而稳固的根系,能在风浪中劫后余生,傲然屹立,恩泽万物。它像一道坚实的屏障,起着固沙碳汇、固土合淤‍‍‍‍‍‍‍、防风抗浪、保持土壤、净化海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是众多海洋生物的避风港。

全球80%的鱼类种群依赖于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是数以千万计海洋生物觅食、繁衍生息的福地。红树林生态堤坝浑然天成,能够抑制海平面上升和侵蚀,抵御风暴潮、海啸,有效降低海浪高度约35%,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对于气候脆弱国家而言,红树林是至关重要的资产之一。在菲律宾,红树林每年可减少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28%,为该国节省了多达10亿美元。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居民生产和财产安全的避风港,仅沿岸100米的红树林就能减少潮汐能的强度达到70%。

红树林对消除大气中的碳至关重要。它们提取的碳是陆地上森林的5倍。

据研究数据统计,全球红树林储存的碳相当于210亿吨二氧化碳。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红树林可以将从大气中吸收的碳融入树叶、树枝、根和下面的沉积物中,储存几十年、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

除此之外,红树林还是气候变化的减缓器,红树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为有机碳的速度几乎是地球上最高的,比热带雨林的转化速度高出近5倍之多。

然而,随着沿海开发面积的不断扩大,为了建造更多房屋和养殖场,红树林被大量地砍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威胁。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约67%红树林已经消失,如果不加以保护,所有的红树林都有可能在100年后消失‍‍‍‍‍‍‍,这将波及上千物种的繁衍生息。因红树林的消失,目前已有约15%的物种正在面临灭绝的威胁,而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恶化。

但是,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人们对于红树林的深入了解,世界很多国家都已将保护红树林纳入本国环保重要的主题。

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来保护红树林,设立了苏丹植物园、武吉知马等多个红树林保护区,不遗余力的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城市发展的同时,更要实现生态平衡。

乌敏岛,新加坡人无人不晓。2022年,新加坡政府在乌敏岛南岸推出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宏伟计划。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举措,预计到2026年将在乌敏岛自然恢复约8000棵红树林。这些红树林可吸收高达约3000万公斤的二氧化碳。

中国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更是上升到重要国家环保战略。在短短几年内,通过上下的一致努力,中国红树林总面积已增加了约7000公顷,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其中,约55%的红树林湿地已被列入重点保护区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

红树林,一个充满生命力闪闪发光的名字。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俊秀与壮丽!

红树林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将水面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芒。伴随着悄然流淌的时光,述说着无数的历史和故事,静静地守护着代代相传的安居之地。

杜绝噪音污染 还城市天籁之声

J.O.E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文◎小川舒

发布 /2024年6月30日 05:00 AM

城市化发展产生大量噪音,使全球无数人遭受负面影响。(iStock图片)
城市化发展产生大量噪音,使全球无数人遭受负面影响。(iStock图片)

随着工业化发展,噪音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人们长时间处在嘈杂环境下,不仅有损健康,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和学习。减声降噪材料的发明,无疑为人类带来福音。唯有不受噪音干扰,我们才能领会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卷轴上,高山流水、珠落玉盘、林籁泉韵、袅袅余音、阳春白雪、宛转悠扬……描述悦耳动听的词句有千千万,但是喧嚣嘈杂、聒噪不已、震耳欲聋……描述刺耳难听噪音的句子,却让人排斥相抵触。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今已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废物污染、光污染,合称为五大公害。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正在遭受噪音的负面影响。

声音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30至40分贝的声音是人类最舒适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当声音超过190分贝,就突破了能量的极限,变成冲击波,危及生命。

史上超大噪音事件

火山爆发产生巨大能量,其声浪足以夺命。(iStock图片)

迄今为止,记录到190分贝以上的噪音,是2013年2月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所发生的陨石坠落事件。

人类有史以来记录最大的声音源自火山爆发。1883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巨大声音已无从记录分贝,甚至远在5000公里外的人都听得十分清晰。

超强声波将整个岛屿完全摧毁,所产生的次声波可足足环绕地球超过三圈。巨大的能量相当于1.5个原子弹爆炸当量,产生的声浪造成3.6万人丧命。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噪音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居家临街,汽车引擎噪音和轮胎摩擦地面的噪音,几乎夜夜成为你的梦魇。工业设备产生的噪音污染更不用说,时时刻刻伴随你身边。

建筑工地打桩气锤产生的强大噪音,邻里装修气动冲击钻噪音,更是让我们不胜其扰,身心崩溃。据统计数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每月接到的邻里噪音投诉多达几千起。

减声降噪材料减少噪音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人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会造成高血压、精神紧张、暴躁症和失眠等健康问题。在嘈杂的环境中,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和学习。长期处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听力损失的职业病。

可见,噪声污染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民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各国不仅有严格的立法,更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来减声降噪。随着吸音、隔音、消音等减声降噪材料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材料应用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我们惊喜地看到居家、办公室、影剧院等场所,使用科技消音地毯和消音地板之后,噪音减少了20至25分贝。使用消音漆后,噪音比使用之前降低好几倍。特别是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简称ANC)消音技术的诞生,更是给人们的声环境带来福音。

ANC消音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频率和振幅相同的声波,来干涉抵消噪声。这个技术现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飞机、高端汽车、家用电器、蓝牙耳机和室内降噪等领域。有了这门技术,建筑工地施工扰民等问题,也将得到大幅改善。

现代社会中,噪音问题已经成为绝对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噪音的危害,积极采取减音降噪措施,才能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热带的海杏树在风中婆娑摇曳,这里一派祥和景象,美妙的虫叫鸟鸣充满了生机,动听而迷人,为大自然增添无限魅力。这是人类永远追寻的大自然之声,我们梦寐以求的和谐之音。

主动降噪的原理

主动降噪耳机可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让人们沉浸在音乐中。(iStock图片)

主动降噪的原理在193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Paul Lueg提出。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pressure wave),其中包括压缩相位(compressed phase,compression)和稀疏相位(sparse phase,rarefaction)。这两个相位彼此交错出现,交替一次视作一个周期,而一秒钟内变化多少个周期就叫作频率(frequency)。我们听到的声音往往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不光是频率不同,被压缩和拉伸的程度也不同,即振幅(amplitude)不一样,听起来声音的大小也就不一样。

如果两个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一样的,但是相位偏偏相反,也就是两个声波处处相反,它们会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声波,这个过程称为干扰。如果有效地使两个声波彼此抵消,产生的新声波可微弱到人耳听不见。

像耳机的降噪原理,简单说就是外界的噪音声波传到耳机,耳机中内置的传感器会将声音转换成电波,耳机降噪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声波,发出反向的声波去抵消噪音,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

文章转载自《联合早报》

霓裳羽衣

从古至今
服装都是文化的表征

是思想的形象

在中国唐代,女子的华丽装束被描绘为霓裳羽衣,而帝王龙袍加身以彰显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荣。

在这个被视觉主导的时代,每一次走出家门的瞬间,都是一次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契机。衣着往往是我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是外在的点缀,更是个人品位和生活态度的映射。每一种穿搭都犹如一篇无声的语言,传递着有关个体的讯息。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短短几秒内就会根据他人的穿着来决定对其的尊重程度。

时装周

作为时尚产业的重要风向标

一直引领着全球的潮流趋势

始于1910年的巴黎、1943年的纽约、1958年的米兰和1983年的伦敦时装周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各自的风格领域中独具一格,共同推动了全球时尚产业的发展。

每年意大利米兰和法国巴黎时装秀盛宴最为引人注目,吸引着世界各国时尚名流前来观赏。

每年的6月20日开始,没有人会注意到日本的夏装就已经进入折扣期,有四季的国家,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这时真正的夏天还没有开始呢!

在日本,服装一旦销售业绩不好,库存的服装便很难在第二年同一季节销售。库存数量积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得不大规模销毁,让人真是心疼不已。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生产服装超过1000亿件,对天然和人造纺织纤维的需求将增长84%,服饰产业市场规模高达2.5万亿美元,而同期每件衣服穿着的次数却下降到了25%,更离谱的是,其中约50%尚未销售的服装在一年内就可能被销毁。

中国每年大约生产570亿件衣服,其中约73%的衣服最终命运是被填埋。在英国,5年前就有约2.35亿不需要的衣服被倾倒在垃圾填埋场。而美国,人均每年估计将扔掉37公斤的旧衣服。服装业成为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我们知道塑料埋在地下200年无法降解,但肯定不知道服装也是这样。我们知道汽车尾气有毒有害,但不知道时尚业是世界上第二大污染源,仅次于石油业。

石油化工纤维在服装业广泛被使用,今年化纤面料的春夏服装更是呈爆炸式,比比皆是。涤纶、尼龙、晴纶等化工纤维完全无法自然降解,而填埋和焚烧会极大的污染环境。

面料染色所使用的偶氮染料,是纺织品服装在印染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染料,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在特殊条件下,偶氮染料能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将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是污染江河湖海水资源的主要罪魁祸首。

在服装水洗加工过程中,为增加服装的时尚感和附加值,常常会对服装进行成衣染色加工,使用化学剂进行漂洗和褪色等处理。然而,如果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和河道,也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一件廉价快时尚品牌服装从诞生到变成废弃物,每一个环节都在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在给无数人带来灾难。许多数据都警告说,快时尚正在加速破坏和侵蚀着地球家园。

服装行业使用化学品排放废水,废弃服装产生大量垃圾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每年,纺织品生产排放约12亿吨温室气体,竟超过航空和海运排放的总和!

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服装行业采用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石油产品的依赖。全面使用有机棉、亚麻、羊毛、丝绸、竹纤维、木纤维,以及牛奶、大豆蛋白等天然纤维面料,并要积极推广使用回收棉以及回收宝特瓶再生涤纶纤维等可持续材料,以实现循环再利用。

时至今日,资源再生及回收体系的建设在服装行业已是迫在眉睫。

时尚,不仅要引领潮流,更要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在展现个人独特品味的同时,且要为人们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创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来吧

环保时尚达人

让我们传递艺术之美

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永续之美

开拓氢能源 电动车开往可持续未来

J.O.E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电动车被视为更环保的选择,但车子的锂电池若不妥当回收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随着氢能技术逐渐成熟,电动汽车将进入氢动力时代,以这种零碳能源驶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近几年,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甚至有人说,燃油驱动汽车时代趋于终结。

汽车自100多年前诞生以来,一直使用汽油和柴油驱动引擎。汽车改变了人类历史,造福了人类,但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技术革新,一下让城市街道安静了许多,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也在逐渐减少。

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驱动的车子,最常见的能量来源是锂电池。1976年,美国石油公司的技术人员惠廷厄姆提出将锂应用在电池的技术。1997年,日本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锂电池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每次充电行驶里程超过200公里。

现在,中国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大国。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59万辆和950万辆,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比亚迪被英国新闻公司评选为2023年最佳电动汽车,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电动汽车明星国,许多国家都在向中国求购电动汽车。

生产国负责处理报废电池

但是,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让我吃惊。

锂电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比燃油汽车尾气更加严重。废旧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填埋或焚烧,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长达50年以上的污染,也严重污染空气。

韩国一家汽车电池回收公司SungEel HiTech今年2月被揭露,公司在匈牙利的电池回收处理工厂测出镍含量超标2000多倍,钴含量超标275倍,导致工厂的员工长期接触致癌重金属。公司原计划在波兰、德国和美国设立工厂,都因为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而没有建成。‍‍‍‍‍‍‍‍‍

正因如此,欧洲《新电池法》规定,电动汽车电池报废之后,必须运回电动汽车生产国进行报废处理。这样做无疑是把报废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高额处理费直接丢回给生产国。

锂电池靠煤炭原油发电

单纯指望电动汽车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当电动汽车比例占到全世界车辆的10%时,灾难性问题就出现了。

中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大多在2013年投入市场,预计2025年退役量将突破4万吨。今后,人们不得不直面即将到来的锂电池污染的痛苦时代。雪上加霜的是,锂电池的电能来自煤炭发电和原油发电。

煤炭发电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45%,碳排放强度是天然气的三倍。燃煤发电厂还会向空气、河流、溪流和湖泊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汞(水银)。

这些排放物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导致地球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随之而来的便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科学权威监控数据显示,煤炭发电排放物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电动汽车进入氢能时代

电动汽车只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过渡阶段,接下来我们推断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氢动力时代。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各国车企都在不断推出新技术产品。

2014年,丰田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上市。这款车快冲三分钟即可续航600公里,只排水不排碳,零下30摄氏度也畅行无阻,避难野营可作为移动应急发电,被各国媒体赞誉为氢能照进现实的最环保汽车。

韩国现代汽车在氢能源领域的动作始于1998年。2013年,现代汽车推出ix35 Fuel Cell,成为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2023年,中国累计生产氢能汽车已达5261辆,同比增长35%,公告的车型就超过700个。2023年底,中国政府更是构建了以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和河北五城为基础,覆盖41个城市的氢能高速网络。

机械文明是人类伟大的智慧结晶,让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是因为有了汽车的发明,才造就了今天的经济繁荣,近些年更是催发了物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让人们享受到货达千家万户的便利。

我们相信借助氢能源动力,一定能够创建一个繁荣、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编按:J.O.E环保联盟是一家非盈利环保组织,除了教授人们正确的环保方法,联盟也带动国人关注环境问题,提高自觉意识,积极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J.O.E 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专访

污染大户成环保人,把无用垃圾做成实用家具

2023年12月10日 05:00 AM

J.O.E.环保联盟创办人小川舒每月一次为早报周刊《绿生活》撰写专栏,他把写作视为“心灵环保”,透过文字推广环保教育。(龙国雄摄)
J.O.E.环保联盟创办人小川舒每月一次为早报周刊《绿生活》撰写专栏,他把写作视为“心灵环保”,透过文字推广环保教育。
(龙国雄摄)

从日本神户移居新加坡的小川舒自称“污染大户”,因为其服装和家具生意在生产过程中不免破坏环境。为了负起社会责任,他专注用再生材料生产家具,也回收旧家具循环再造,物尽其用。小川舒积极推广环保教育,强调环保必须发自内心。

这应该是记者见过最环保的“笔记本”。

不是用再生纸制成(制作再生纸也会耗费能源),而是一叠只打印了一面的A4纸,剪半后用长尾夹整齐夹好,未用的那一面就用来写字。J.O.E环保联盟(J.O.E. Eco Alliance)创办人兼主席小川舒(Ogawa Joe)把收集起来的这些纸和铅笔放在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随时掏出来做笔记。

小川舒原籍日本神户,2009年以投资移民身份与妻子移居新加坡。小川舒夫妇热心公益,除了加入慈济和九龙会,也积极倡导环保生活理念,在2017年创办J.O.E环保联盟。

那印有“J.O.E环保联盟”字样的朴素帆布包里,还有一个A5大小的月历。每一天的会议和约会,小川舒用铅笔写在一个个小方格里,每个日期都被工整的字迹填满。物尽其用,正是环保的黄金守则之一。

日本盛产精美文具和纸制品,小川舒怎么不像很多日本人一样使用正统日程本?他说“太美了舍不得用啊”,宁愿用“废纸”自制笔记簿。

小学开始学习华文的小川舒,用流利的华语说道:“我要反省和自我检讨,我们可以为下一代,为环境,为这个世界和地球,做些什么。我原本是个污染大户,现在是环保人,我要变废为宝。”

JOS & Sunon体验中心内最吸睛的鲸鱼椅以回收塑料制造,可爱、实用又环保。(龙国雄摄)

为什么说自己是污染大户?

原来小川舒的家族在日本和中国经营服装生意,给布料染色和加工时用上大量清水和化学剂,虽然都会适当过滤和处理,但始终给环境造成负荷。

有淡水水源危机感

小川舒和妻子在日本、中国和新加坡经商,几年前还接手一家面临倒闭的本地家具公司。小川舒说,家具工业是比服装业更大的污染户,因为会伐木和使用皮革,而皮革染色和加工过程相当耗水。

他有感而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我觉得我们污染了环境,我必须负起这个社会责任。世界上的淡水水源已经很少,工业又和人类争夺非常宝贵的水,我有危机感。很多人认为环保和自己没关系,其实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他坚持在服装和家具生意上“变废为宝”。制作服装时剩下的零碎布材,回收再纺成纱布,可制成新面料;宝特瓶回收后高温融化,拉丝做成短纤和长纤,纺纱后就是服装材料。

家具业可发挥异曲同工的环保效益。小川舒的家具公司JOS与中国家具企业圣奥(Sunon)共同出资打造JOS & Sunon品牌,积极回收本地客户的旧家具,也提供多种环保家具(材料不含有害环境物质,有些则利用回收材料制成)。

这些环保家具可在JOS & Sunon位于罗敏申路(18 Robinson)的体验中心看到。为什么开在租金昂贵的中央商业区?小川舒说他喜欢《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这本书,这条路名深得他心,“何况我现在就是背水一战啊。”

用海洋垃圾制作家具

访问和拍摄约在体验中心,小川舒兴致勃勃地介绍新品:H5哈孚椅。

线条优美,坐起来舒服的H5哈孚椅,以海洋垃圾制成的再生塑料制造,仅12公斤的轻量设计,运输时可减少所需燃料。(龙国雄摄)

这是圣奥与瑞士的设计工作室联合研发的作品,特色包括可轻松折叠,便于携带的轻量设计(仅12公斤),以及选用渔网等海洋垃圾制成的再生塑料。

小川舒说:“这张椅子意义特别大,因为海洋垃圾太多了。中国有专门回收渔网、漂浮物等海洋垃圾的公司,回收后制成塑料就能用来制造家具,是名副其实的变废为宝。”轻量设计也能减碳;东西轻,可折叠,体积越小越容易运输,减少运输所需燃料。

小川舒自认做生意时污染了环境,必须为此负起责任。(龙国雄摄)

环保不是说说而已

把污染环境的物质或原本要丢的“垃圾”变成再生材料,要耗费不少资金,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不会走这条路。小川舒说:“这些材料确实比普通材料贵,有些甚至贵上二三成。贵,是因为产业链未形成,只有少数人在做。”

但对他来说,赚大钱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目标,环保教育势在必行。他认为:“总要有人带头,今后更多人开始使用环保材料,价钱就会渐渐降低。”

他向记者和摄影同事展示十多张国际认证书,证明所谓“环保”不是说说而已,无论是使用再生塑料或不会在空气中传播有毒物质的零甲醛板材,全有相关证书。

JOS & Sunon体验中心的环保家具都有国际认证。(龙国雄摄)

要取得国际认证须要花钱,小川舒愿意这么做,因为“要向大家证明我们是认真在做环保。”他强调环保不但要认真,还要发自内心,那是对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一种关心和温柔。

回收废弃办公家具

回收与再造是环保工作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已经生产的东西,减少浪费。

小川舒强调环保要认真做,还要发自内心,那是对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一种关心和温柔。(龙国雄摄)

小川舒和妻子2020年启动JOS办公家具永续回收再利用企划,回收企业有意丢掉的家具,合作伙伴包括跨国奢华品集团、人寿保险集团和大型会计事务所。每次回收的数量各异,有100多张仅用了一年多的椅子,也有两万平方英尺办公空间的所有家具。

这些完好无损的办公椅原本要丢掉,小川舒将它们回收。(受访者提供)
回收的办公椅在另一家公司继续使用。(受访者提供)

小川舒说:“某家公司有一整个楼层的家具都是新的,但全部要丢弃,我们看了太痛心,一定要做(回收)。这些‘垃圾’在我眼里都是宝,我要打造一个产业链,不然宝物被视为垃圾扔了,真的是もったいない(日文,mottainai)!”

这个词汇源自佛教用语,意思是“事物失去了它该有的样子,对此感到惋惜感叹”,现多用于表达“明明有用的东西却被糟蹋,太可惜,太浪费”。

要减少浪费,首先得分门别类:A级是完好无损的家具,最理想的方案是继续使用,可转赠其他企业;B级家具有一些损坏,但修理后能续用;C级难以修补,无法继续使用,但可拆除适宜回收的部分(多为金属),送去回收厂。

金属是回收价较高的材料,较容易找到买家,小川舒说:“最头痛的是木,因为谁都不要,所以成为问题,要不烧,要不埋。”

JOS回收这张被丢弃的桌子,循环利用桌子的木材,改造成JOS & Sunon体验中心的屏风(见下图)。(受访者提供)
位于罗敏申路的JOS & Sunon体验中心,精致漂亮的屏风,材料来自上图那张原本要丢弃的桌子。(受访者提供)

要建造木材回收厂

要把被丢弃的木材家具变成新家具固然可行,但小川舒有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计划,他准备在本地建造木材回收厂,估计明年可投入服务。回收厂能大量回收木材,再用粉碎机处理,压制成板,成为新家具的板材。
小川舒说:“一个人做环保,孤掌难鸣,所以要双掌‘合鸣’,多掌‘合鸣’。星火燎原,我希望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做。”

国外有木材回收厂,可以把回收木打造成新材料,但要把回收木送到国外耗费大量资源,造成更大碳足迹,小川舒于是决定在本岛建回收厂。(龙国雄摄)

所以他不单售卖环保家具,还积极举办教育活动。

J.O.E环保联盟为学生办过环保演讲比赛,吸引400多人参加。新加坡公共卫生理事会2023年8月主办的“变废为宝”比赛(Bulky Waste to Wonder Competition),J.O.E环保联盟是协办单位之一,比赛名称“变废为宝”正是小川舒想的。参赛学生把废弃的大件家具重新设计改造成有用物品,例如手推车、折叠桌、床头柜等。

比赛结束后,学生的作品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但小川舒认为这还不够。他在JOS招待客户和商业伙伴的年度派对上办竞标活动,让出席者标下喜欢的作品,自己也带头竞标,所得全数捐给SPD( 前称体障人士协会);环保兼行善,一举两得。

小川舒说:“我要像灯塔一样,在新加坡宣导我们的环保理念、概念、观念、精神、思想、意识和做法,这些都是会闪闪发光,散发人性光辉的东西。”

文章转自《联合早报》,作者陈映蓁

节能环保,从熄灯一小时做起

J.O.E 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2024年3月17日 05:00 AM发布

“地球一小时”活动鼓励人们为地球熄灯一小时,以此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iStock图片)
“地球一小时”活动鼓励人们为地球熄灯一小时,以此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iStock图片)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发起“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鼓励家庭及企业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和电器一小时,以节能省电行动为减缓全球暖化尽一份力。来临3月23日的“地球一小时”,让我们一起为地球关上一盏灯,以点亮未来的光明。

冲破黑暗,向往光明。人类一直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类文明。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从此,人类不必再受黑夜的侵蚀,开启了用电照明的时代。电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夜晚装点成童话世界,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光影视觉享受。

夕阳西下,黄昏时分,一抹云霞带着夜的嘱托伴着弯月渐悬在天穹入夜的城市,霓虹闪烁耀眼光束呼应着星辰。

然而,凡是表面看起来精彩和美好的事物,背后一定掩藏着巨大的代价。

减少塑料垃圾 救地球也救自己少吃一个汉堡 还大地一方净土

发电污染空气破坏生态

燃煤发电是PM2.5颗粒最主要的排放源,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空气,导致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变迁。

柴油发电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PM微粒等有害物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核能发电一旦发生核泄漏,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可逆的灾难,比如历史上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

水电开发阻隔鱼类洄游到堤坝上游的产卵地进行产卵,导致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失去其特殊生存环境而遭到灭顶之灾。

燃煤发电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iStock图片)

除此之外,都市光污染更是影响人们的作息,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物钟。人们在万千光影中日夜颠倒,改变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习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在明朗清晰的夜晚,可以观测到约7000颗星星,而在光污染密集的大城市,星星大约只能看到20至60颗。

所以,我们必须节约电能源,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索取,减少因能源发电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节约1度电少消耗400克煤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发起“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或倒数第二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鼓励家庭及企业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和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推动全球电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唤起人们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变暖的意识。

“地球一小时”的宣传口号是:关上灯,点亮希望。黑暗是为了照亮,这就是“地球一小时”的目的。为地球献出一小时,熄灯一小时,每节约1度电就少消耗400克煤,少排放近1000克二氧化碳。

目前已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响应活动并亲身参与,实践可持续性生活和发展方式,“地球一小时”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全民环保活动。

全球多处的地标建筑也纷纷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联合国总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英国伦敦眼,新加坡滨海湾一带、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峰塔,都参与过熄灯活动,为减轻全球暖化尽一分力。

2023年,滨海湾一带一些地标建筑熄灭灯光, 以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平日夜间灯火璀璨的滨海湾褪下华丽霓裳,鱼尾狮也暂时停止喷水,只有微弱灯光映射。(档案照)

爱护环境不止一个小时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于3月23日举行,希望你为地球关灯一小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从心发现自己。

在这一小时,你可以为爱人亲手准备一顿烛光晚餐,在温馨的烛光中,感受浪漫的气息,品读生活的甜蜜。

在这一小时,你可以找一个悠闲静处,席地而坐,远离喧嚣,遥望璀璨星空,享受单纯的美好。

在这一小时,你可以在熄灯的卧室里,听着轻柔的音乐,为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在他们内心播下一颗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种子。

在这一小时,你可以约好友到海边,来一场露营晚会,在海风轻拂和涛声阵阵中忘却生活的烦恼。

在这一小时,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实践绿色生活,一起各尽其能,共同担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

当然,节能环保,爱护环境,远不止这一个小时,更不是一种集体狂欢的形式,而必须是每时每刻用心铭记的使命和责任,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身边有益于环保的小事,真正有效地改善环境。

就让我们从这一小时做起吧!关上的是一盏灯,点亮的是未来的光明。

本文转自《联合早报》

减少塑料垃圾 救地球也救自己

J.O.E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2024年2月25日 05:00 AM发布

每年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和海洋生态。(iStock图片)
每年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和海洋生态。(iStock图片)

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每年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危及人类健康。我们吃下鱼虾等海鲜的同时,它们体内的塑料微粒也在侵袭我们的器官和大脑。

《科学》杂志最新研究显示,2030年全世界年度塑料排放量将达到5300万吨,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规定的800万吨的六倍以上。

冠病疫情期间,一次性医疗防护用品(PPE)废料的产生,进一步加剧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在新加坡,疫情也导致生活方式改变,提高了塑料使用量;人们对外卖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仅短短八周的时间,整个城市就产生了约1400吨塑料垃圾。

自从1909年美国首次合成酚醛塑料以来,塑料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衣食住行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塑料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污染我们的世界。

联合国海洋专家表示,我们每天都在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和海洋生态。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已经发现塑料垃圾,证实了世界所有地方均受到塑料垃圾的污染。

一年吃下逾1.1万颗塑料微粒

每年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约有5兆2500亿件大小塑料垃圾在海上漂流,随着洋流渗入世界每个角落,如同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慢性毒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不到一个世纪,塑料在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就算从现在开始解决,也须要花上好几世纪才能完成降解。

塑料污染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性的危害。海洋生物往往混淆塑料,误以为是鱼类。全球每年约有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因误食塑料,造成消化系统阻塞而失去生命,12万株珊瑚因塑料扼杀了其生长环境,失去阳光和氧气而灭亡。

全球约有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每年因误食塑料而失去生命。(iStock图片)

大西洋73%深海鱼体内有塑料微粒。专家数据显示,随着食物链累积,生物体内含有的塑料微粒浓度越来越高,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研究报告《海洋中的塑胶》统计出全球至少有170种海洋生物会摄食塑胶碎片,包括旗鱼、黑鲔鱼、龙虾、淡菜等餐桌上常见的海鲜。

平均一份青菜有90颗塑料微粒,生蚝有50颗,如果按一周吃两份计算,人类一年就可能吃下超过1.1万颗塑料微粒。

科研人员在八个国家16个海盐品牌验出了塑料微粒。在溶解的盐水中检查剩下的物质,共发现72颗微粒,其中30颗为塑料,17颗属于塑料颜料,四颗属于灰尘,其余21颗无法识别。

全球饮用水均有被塑料微粒污染。调查人员在美国、欧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提取159份饮水样本,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美国,有94%饮用水样本含有塑料纤维,英法德等国污染率也高达72%,可见塑料对全球水源影响多么严重。

塑料微粒影响肝脏大脑

国际环境卫生学者调查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中,仅有20%回收利用或焚化处理,大部分塑料都成为污染空气、土地和海洋的垃圾。

欧洲肠胃病专家研究证明,已在人体排泄物中检测到多达九种微塑料,直径在50至500微米之间。这说明,微塑料污染开始危及人类。

塑料微粒进入人体后是无法被肠道分解的,随着时间推移,在体内越聚越多,严重危及健康。除此之外,塑料中的有毒成分会在体内不断释放毒素,一旦超量,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影响肝功能,降低对毒素的处理。

当微塑料颗粒进入大脑,将大幅增加患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风险。

自然科学权威杂志《国际环境》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显示,科学家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分析发现,17人的血液中含有微塑料颗粒。血液中发现微塑料,意味着全身脏器已经被微塑料颗粒侵袭,久而久之会诱发肌体炎症,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改变人体DNA的结构,破坏免疫系统。

减少塑料使用,加强塑料回收和处理,推动可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最具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大事。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处理塑料污染问题,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塑料危害,每个人必须从自身做起,以健康和对环境友好的方式生活。

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使用,加强塑料回收和处理。(iStock图片)

倡导5R绿色生活

Refuse: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Reduce:节约节能,减少污染

Reuse:重用再用,多次使用

Repair:发挥才智,变废为宝

Recycle:环保回收,循环再用

少吃一个汉堡 还大地一方净土

J.O.E 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2023年11月26日 05:00 AM发布

从畜牧养殖到肉类生产,一个牛肉汉堡消耗了惊人的地和水资源。(iStock照片)
从畜牧养殖到肉类生产,一个牛肉汉堡消耗了惊人的地和水资源。(iStock照片)

一个美味可口的牛肉汉堡,竟然是破坏环境之物。汉堡需要大量肉类,畜牧业因此迅猛发展,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水资源被严重消耗,肉类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也造成暖化效应。日常少吃一个汉堡,长年累计下来,就能显著改善生态平衡。

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能够吃上一个香嫩多汁的汉堡,浑身会立即充满能量,心里会特别满足。但是此时此刻,谁会想到,汉堡竟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

汉堡店在世界各地风靡云涌,除了国际连锁集团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如果再加上各国当地品牌,全球的汉堡店达几十万家。

美味可口的汉堡需要大量肉类作为食材,这使得畜牧业迅猛发展。为了满足畜牧养殖所需,全球的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近80%的农业耕地面积被侵占,导致生活在森林地区的人们失去家园。

最令人担忧的是,畜牧养殖严重消耗地球的水资源。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研究指出,造成大量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干涸的罪魁祸首,就是畜牧养殖。

美国最大的水库米德湖,将近75%水量用于种植牛饲料。(iStock照片)

北美科罗拉多河养育着4000多万人口,但是这里超过一半的水资源被用来发展畜牧业,河流水量已经少了55%。美国最大的人造湖和水库米德湖(Lake Mead),过去20年的水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其中将近75%水量是因为种植牛饲料而被消耗。

一个牛肉汉堡消耗1.7吨淡水

地球虽然是一个水资源极为丰富的星球,但是97.5%是咸水,分布在全球的海洋和咸水湖泊中,完全不能被人类使用,仅剩下的2.5%淡水,又有87%分布在南北极的高原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中。人类能够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可怕的事。

下面这个数字更是让人无法想象。一个含112克牛肉的汉堡,竟然需要1.7吨淡水来生产这些牛肉。

畜牧业是造成大量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干涸的罪魁祸首。(路透社)

畜牧养殖的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溪流干涸,加上农场流出的化肥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越来越浓,河流里的生物要生存,越来越艰难,北美西部就有大约60种鱼类面临灭绝的风险。

畜牧业除了大量消耗水资源,也是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头牛每增重1公斤牛肉所排放的甲烷量,相等于排放了约6.8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

肉类生产排放温室气体量惊人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肉类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远远高于运输业和工业。

全球每年制造400多亿吨温室气体,以全球肉类生产量估计,其排放的温室气体量约占总量的30%以上。一个牛肉汉堡包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竟然和一辆1360公斤的汽车行驶近16公里一样多。

以同样重量单位来比较,生产牛肉释放的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暖化效应,是生产鸡肉的13倍、马铃薯的57倍。

如果让世界所有牛群组成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成为继中美之后,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减少食肉平衡生态

一个牛肉汉堡,竟然能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延缓气候变暖,希望人们尽可能把牛肉当做偶尔的美食,而不是日常的主食,而且多吃植物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气候和环境保护,都大有好处。

以美国为例,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周吃三个汉堡,只要将其中一餐换成素食汉堡,一年累计下来,就相当于减少了1200万辆汽车排放的温室气体量。

相较牛肉汉堡,素食汉堡需要的水量和土地,可分别减少约75%和95%,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约90%。

我们须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肉类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我们必须探索实现生态平衡的方法,减少因大量食用肉类而带来的环境破坏。

世界上丰盛、健康而美味的食物数不胜数,让我们把破坏环境的食物从生活中慢慢淡出,还大地一片净土,还世界一片蓝天。

高温暴雨融冰,气候临界点一触即发

J.O.E 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2023年11月05日 05:00 AM

加拿大西基洛纳(West Kelowna)8月发生严重火灾,数万居民被紧急疏散。(法新社)

全球气候变暖是今夏极端天气、暴雨和洪灾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减缓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会更剧烈、更频繁、更集中地发生。 全球发现15个气候临界点,当中九个已经被触发,情况让人震惊。 

近几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创纪录的高温、暴雨和异常炎热天气相继登场。

2023年全球多地温度超过45摄氏度,热到让人怀疑人生。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夏季,地球连续三个月创下史上最热纪录,海面温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6月全球平均气温打破了欧盟气候监测机构气象数据的最高纪录。

极端的高温天气导致加拿大发生前所未有的森林大火,截至10月,已发生超过6000起森林火灾。美国空气质量追踪网站数据显示,因加拿大森林火灾所产生的烟霾,使纽约、费城及首都华盛顿等地PM2.5污染指数一度突破300微克! 

今年8月是印度百多年来最热最干燥的月份,当地人民等待运水车来配给食水。(法新社)

在印度,人口最多的两个邦今年6月份已经有近百人因高温而遭不幸。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区6月16日最高气温,更是一度达50摄氏度。

高温热浪也席卷北半球。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6月中旬,波多黎各遭遇高温热浪天气,气温一度高达52摄氏度。

目前,全球日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6月9日的气温更是高出1.69摄氏度。这是全球平均气温首次在6月份突破较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这个门槛。人类首次突破了《巴黎协议》下的1.5摄氏度气候临界点。 

今年如同烧烤般的酷热是有史以来最难熬的夏天。持续的极端高温无疑给人类世界敲响了警钟,必须立即引起我们最大的关注。

酷热之余暴雨不断 

另一方面,今年世界多地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大量房屋和道路,导致河流决堤,造成毁灭性影响。

2月14日,热带强气旋加布丽埃尔给新西兰造成严重灾害,两天内的降雨量超过400毫米,新西兰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温带气旋夹带的暴雨和狂风侵袭巴西南部,导致至少21人死亡。 (法新社)

5月中旬,意大利北部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部分城镇36小时的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给当地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23年巴西严重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罹难,当地时间2月18日至21日,圣保罗州出现持续强降雨,东部地区贝尔蒂奥加降雨量高达683毫米,令人惊悚!

全球气候系统质变临界点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明确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今夏极端天气、暴雨和洪灾的根本原因。如果减缓气候变化不能取得成效,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会越来越多。

德国锡根大学研究显示,地球表面每升温1摄氏度,就会多吸收7%的水蒸气,导致全球整体雨量猛增。 

种种极端迹象表明,地球正面临气候临界点。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球气候系统正从“缓慢量变”渐渐过渡到“激烈质变”。

今后极端天气以及破坏性巨大洪灾将会更剧烈、更频繁、更集中地发生。全球气候系统的临界点有三个特点尤其值得警惕。 

不可逆性:一旦触发临界点,地球气候系统将永远无法回到从前的状态。

难预测性:尽管人们知道有临界点,却无法得知触发临界点的准确时间,这是最危险的。

蝴蝶效应:地球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转向全新状态时,往往是从人们感知不到并容易忽视的微小变化开始的。

权威的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经过20多年研究,发现15个气候临界点。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截至目前,有九个临界点已经被触发。 

一、亚马逊雨林的干旱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北极冰川大量减少
三、大西洋洋流流动越来越慢
四、北美地区针叶林正被火灾和虫灾毁坏
五、珊瑚礁大规模消失
六、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
七、南极西部冰盖加速融化
八、西伯利亚冻土开始解冻
九、南极东部加速融化

这些气候临界点正在颠覆全球气候系统,引发灾难性影响。就好比多米诺骨牌层层下跌,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严重。

冻土解冻冰原融化带来危机

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刊登论文指出,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由于气候暖化的加速,导致北半球大西洋环流速度较50年前放缓了15%,直接造成欧洲越来越多的暴雨天气,北非地区和亚马逊雨林日益干旱,南极冰盖加速融化。

更为可怕的是永久冻土的解冻。永久冻土藏有大量碳物质,一旦冻土解冻,土壤中的微生物结束冬眠,开始分解有机碳,不仅释放超量的二氧化碳,还会释放甲烷。甲烷比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程度大30倍以上。

北极圈的格陵兰冰原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融冰。(法新社)

北极圈的格陵兰冰原现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融冰。 

格陵兰冰原几乎整个冰盖表面都开始融化,全球海平面也因此永久上升1.5毫米。专家警告,格陵兰冰原的表面如果继续融化,当极端气候遇上大潮时,全球滨海城市可能面临风暴潮的淹水。

全球变暖让每年数千亿吨的融冰流入海洋,导致两极朝新的方向移动。1995年极地漂移的方向由南向东,1995年至2022年的平均漂移速度是1981年至1995年的17倍。两极的位置已经移动了大约4米的距离。 

地轴改变影响难以估计

全球变暖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地轴竟然被改变! 

地轴改变将使四季改变,随之气候也会被改变。如果地轴发生很大变化,所有生物都将因为新的气候而受到难以估计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理事会说,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已不可逆转,最严重后果便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急剧减少,威胁全球生物的生命安全。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话题,各国政府如不立法环保,将无法遏制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源。

目前世界发生怎样的天灾,民众仍然麻木,无觉醒,无作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令人担忧。 

尽管现在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但渺小的人类依然必须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大国之间也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应对气候变化的危机。

人类只有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全力保护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转自《联合早报》

鲸鱼之死,难以承受的地球之痛

J.O.E环保联盟主席小川舒先生《联合早报》署名文章

2023年9月24日 05:00 AM

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对地球生态的贡献难以估量。(iStock图片)
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对地球生态的贡献难以估量。(iStock图片)

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海洋中最大的碳汇,一头鲸鱼每年平均能从空气中消除33吨的二氧化碳。即使死后,鲸鱼仍用其独有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其骨骼可为多达200个物种提供食物和独特的栖息地。然而,海洋塑料污染却给鲸鱼的生存带来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灭顶之灾。

编按:J.O.E环保联盟是一家非盈利环保组织,除了教授人们正确的环保方法,联盟也带动国人关注环境问题,提高自觉意识,积极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最古老、最聪明的动物之一。

它们性情温顺,庞大而勇猛,象征着志向远大、孤勇奋进、追求自由的伟大精神。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对于整个地球生态而言,鲸鱼的贡献简直难以估量。

在地球上,我们把能够极好吸收二氧化碳的物体称之为“碳汇”,比如森林、永久冻土层、泥炭地以及鲸鱼等。科研人员证实鲸鱼是海洋中最大的碳汇。大家一定要记住,拯救地球22%的碳就在这里!一棵树每年吸收约22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一头鲸鱼每年平均能从空气中消除33吨的二氧化碳!

鲸鱼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平均寿命达70年。弓头鲸的寿命甚至能长达268年。在漫长的一生中,鲸鱼通过不断进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存储在自己的脂肪中,在海洋中塑造围绕自身发展的生态系统。鲸鱼这种强大的固碳能力,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迁危机起到极为重要的平衡作用。

鲸鱼不仅帮助人类吸收巨量的二氧化碳,即便它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仍然用其独有的方式保护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

鲸鱼通过垂直运动可以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回海面,促进海面浮游生物的繁殖。(iStock图片)

鲸落的伟大过程

当鲸鱼的生命走到最后,它庞大的身躯将最终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特别诗意唯美的名字:鲸落。

鲸落之时,储存在它庞大身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从表层海水转移到深海,并在海底封存几个世纪。鲸落封存的碳量每年平均达到190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了50万辆汽车的使用。

鲸落后的身体,能够供养整个海洋生命系统长达百年之久。

科研结果表明,一具鲸鱼骨骼可以为多达200个物种提供食物和独特的栖息地,维持至少43个种类的1万3000个生物体生存,甚至能促进新生物种的产生。

鲸鱼的排泄物对于海洋生态同样极为重要。

科学研究报告指出,鲸鱼的排泄物富含营养物质,包括铁、氮等元素,是浮游生物和海洋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珍贵养料。

这些浮游生物和海洋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其产氧量占地球氧气总量的85%。

鲸鱼通过垂直运动可以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回海面,促进海面浮游生物的繁殖。鲸鱼的迁徙运动还会让营养物质在海洋横向扩散,施惠于更多的海洋生物,甚至是陆地生物。神奇的鲸鱼用生命滋养着海洋中的万物,创造了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统计,受惠于鲸鱼的浮游生物可捕获约37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7万亿棵树和五个亚马逊雨林的碳捕获能力。

2015年7月10日,一头雌性抹香鲸的遗骸在裕廊岛储油码头被发现,是首头在新加坡海域内发现的抹香鲸。(档案照)

人类行为对鲸鱼的伤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过度和无节制的开采,日益增加的海洋塑料等垃圾和噪音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迁等各种因素影响,鲸鱼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甚至是灭顶之灾。

在过去200年中,全球海洋中鲸鱼的数量已经从千万头骤减至今天的100多万头。

20世纪以来,人类的行为不仅阻碍了自然的鲸落,还造成某些鲸鱼种群减少近90%,这个过程也造成有近亿万吨二氧化碳向大气层排放。‍‍‍‍‍‍‍

海洋塑料污染给鲸鱼的生存带来前所未有的痛苦。

大家一定不知道,每年200多个国家共产生近2.8亿吨塑料垃圾,最终有约13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这些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鲸鱼带来了极大伤害。

近来,法国科学家从被搁浅的鲸鱼体内发现重达800公斤的塑料垃圾。在澳大利亚海岸,科学家通过镜头在一头鲸鱼体内发现了6平方米的塑料布及几十个塑料袋。

鲸鱼无法向人类诉说这一切的痛苦,只能默默忍受,直到生命的尾声。人们是否想过如果相同的灾难降临人类,大家是否会感同身受?

保护海洋保护鲸鱼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统计报告,鲸鱼在缓解和对抗全球气候变迁危机的行动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联合国已把鲸鱼的保护正式纳入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成为190个国家共同致力达到的目标。保护鲸鱼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如此伟大而善良的鲸鱼,我们必须为之付出努力,保护海洋,保护鲸鱼,刻不容缓!

(作者为J.O.E环保联盟主席)

本文转自《联合早报》